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进程,生产分割逐渐延伸到了全球层面。在国际生产分割程度不断加深的今天,产品增加值被分解并被世界各国分享,形成了全球价值链(GVC)的增加值贸易模式。我国一直以来秉承着开放合作的理念,积极参与国际生产分工,并深度的嵌入到全球价值链当中。但随着近年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加之国内原有的劳动要素优势日渐式微,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发展遭遇瓶颈,因此,如何调整嵌入全球价值链的方式以适应新的贸易环境,为我国经济的长足发展提供新的推动力,这是值得深入探究的课题。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结构性改革是维持我国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解决方案,相应的,我国的贸易模式也可以通过结构性调整突破当前困境。在一条生产链中,靠近生产者和靠近消费者的生产链两端附加值较高,而中间的生产环节获得的附加值较低,要想通过高质量的嵌入全球价值链带动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就要调整嵌入全球价值链的模式,鼓励国内企业从生产端和消费端嵌入到全球价值链当中去。本文的研究针对生产端嵌入和消费端嵌入两种价值链嵌入方式,结合以往文献构建理论框架,通过指标测算、实证检验等方式探究如何嵌入全球价值链更有益于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本文首先通过构建全球价值链(GVC)前向嵌入深度和后向嵌入深度指标,分别测算了中国制造业行业双向嵌入全球价值链的深度,并利用2008-2013年中国微观企业数据分析和检验GVC双向嵌入深度与企业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测算的结果表明,中国各行业的GVC前向嵌入深度和GVC后向嵌入深度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且基本呈上升趋势,其中劳动密集型行业的GVC双向嵌入深度更高,技术密集型行业GVC双向嵌入深度上升明显,经过对GVC双向嵌入深度进行综合对比,各行业GVC后向嵌入深度均高于前向嵌入,说明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整体处于中后端位置。在对GVC双向嵌入和我国企业生产率进行实证研究后,得出了如下的结果:(1)中国行业的GVC前向嵌入深度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U”型关系,GVC后向嵌入深度与企业生产率存在倒“U”型关系。(2)中国的GVC前向嵌入的生产率效应会受到企业出口规模的影响,出口企业的生产率受到GVC前向嵌入的作用比非出口企业大;中国的企业在GVC后向嵌入时的确会面临来自发达国家的“低端锁定”。(3)中低技术行业的GVC前向嵌入深度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呈“U”型关系,来自发达国家的“低端锁定”限制几乎对中低技术行业的企业没有影响。(4)东部地区的GVC双向嵌入的生产率效应强于中部地区,而西部地区GVC双向嵌入的生产率效应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