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臂丛神经损伤是一种常见而棘手的神经损伤,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交通运输的提速,臂丛神经损伤将更加常见。在手术治疗的病例中,65%成年和75%的产伤性臂丛损伤为根性撕脱伤。这种损伤并不属于周围神经系统(PNS)损伤的范畴,而是属于中枢神经系统(CNS)损伤。臂丛根性撕脱伤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将发生继发性变性死亡,这严重影响各种治疗方法的效果,因此功能恢复很差。 目的:探讨臂丛根性撕脱伤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继发性变性死亡的规律,神经元变性死亡的机制;观察臂丛根性撕脱伤后,神经干细胞脊髓内移植对前角运动神经元的挽救效应,并探讨其作用机制,观察神经干细胞在脊髓内的存活和分化。 方法: 1.选取孕龄15~18天的Wistar大鼠一只,取胎鼠脑组织,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在体外培养、扩增,并在移植前一天用5溴-2脱氧尿苷(BrdU)标记。 2.选成年Wistar大鼠36只,雌雄各半,在水合氯醛麻醉下,进行颈4~胸1椎板减压,于椎管内硬脊膜外撕脱颈5~胸1神经根,然后用微量进样器将神经干细胞移植于颈5~胸1脊髓节段的脊髓前角附近。 3.于术后1、2、4、6、8、12周取脊髓标本,作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凋亡染色。观察脊髓前角细胞的形态学和数量的变化,神经干细胞的存活和分化情况。 结果: 1.术后,所有大鼠均表现为单侧上肢瘫痪,双下肢和对侧上肢无影响。 2.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后各时间点脊髓横断面HE染色显示:神经根撕脱侧运动神经元胞体萎缩,部分运动神经元水肿,运动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到术后12周时,对照组运动神经元减少达80.3%,实验组63.7%。并且各时间点天津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实验组运动神经元存活率均高于对照组。 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实验组损伤侧脊髓前角内可见散在的染色呈棕黄色的神经干细胞,仍保持未分化的形态学特征。 4.毛mel凋亡染色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损伤侧脊髓前角内可见散在的凋亡染色阳性的运动神经元。 结论: 1.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将发生变性死亡,并随着时间而逐渐加重。 2.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后,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变性死亡属于凋亡。 3.神经干细胞在移植入臂丛根性撕脱伤的脊髓后能存活,并能明显减少神经根撕脱伤后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