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石混合体力学特性影响因素及破坏机制研究

被引量 : 29次 | 上传用户:snoopyfeil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石混合体是堆积层滑坡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由各种不同粒径的土与碎块石等组成,在力学特性上表现出显著的独特性,导致堆积层滑坡与土质或岩质滑坡有不同的发育模式与变形破坏特征。现阶段关于土石混合体力学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的试验与理论研究十分有限,作为含土石混合体滑坡的稳定性评价及其防治理论的基础,如何深入认识土石混合体的力学特性已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鉴于此,借助三维细观力学颗粒流理论,本文初步提出了土石混合体真三轴加载/卸载方法和控制流程以及细观参数的确定方法,实现了不同应力路径下土石混合体力学特性及破坏机制的研究,探讨了土石混合体的流固耦合特性,深入分析了碎石含量、渗压水平以及应力路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规律,深化拓展了对这一特殊地质材料力学特性及破坏机制的认识。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研究成果如下:1.系统归纳总结了当前土石混合体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以及主要结论,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确定了土石混合体试验的主要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2.分析了三维细观力学颗粒流的建模方法、常用模型参数以及研究步骤。对颗粒细观参数敏感性进行了探讨,研究了颗粒细观参数与材料宏观参数间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颗粒接触刚度与材料初始模量具有线性关系,细观颗粒摩擦系数越大材料峰值强度越高,峰后软化现象越明显。3.通过三维细观力学颗粒流数值试验,研究了碎石含量对土石混合体应力-应变曲线形态、强度特性和变形破坏特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土石混合体的强度特性和变形破坏特征具有明显的分区性,其中I区为碎石含量小于30%的土石混合体,其特征主要由土的性质决定;II区为碎石含量在30%~70%之间,其特征由土和碎块石共同决定;III区为碎石含量大于70%,其特征主要由碎块石决定。4.对三维细观力学颗粒流流固耦合计算方法的实现及控制流程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土石混合体的流固耦合特性。结果表明:碎石含量越大土石混合体的渗透性越强;土石混合体的渗透率随渗透压力的增大而增大,渗压与碎石含量呈对数关系;相对无渗压情况,渗压作用下试样的张拉破坏明显增多;渗压条件下的粘聚力约为无渗压条件下粘聚力的1/5,但渗压对材料内摩擦角的影响不显著。5.基于三维细观力学颗粒流理论,提出了土石混合体真三轴加载/卸载方法和控制流程,初步解决了颗粒流数值试验过程中真三轴应力路径自动控制难题,实现了不同应力路径下土石混合体力学特性的研究。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加载应力路径下土石混合体呈现剪切为主的破坏模式,卸载应力路径下土石混合体以张剪破坏为主的;卸载应力路径下土石混合体粘聚力比加载应力路径下降低了20%左右,内摩擦角φ值比加载应力路径下升高了约30~40%。
其他文献
本文以我国2000至2007年期间IPO公司财务报告为样本,以2003年我国由证监会遴选执业会计师出任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简称"发审委")委员的身份公开为背景,研究被证监会遴选执业
中国近海分布着多处泥质沉积体,在沉积学和气候环境研究上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因而受到许多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近十年来,有关利用海洋沉积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物源
本文对天津市红桥区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根据姚氏综合指数法、地表水综合污染指数法和城市噪声综合污染指数法对红桥区环境空气、地表水和噪声三个方面进行了评价
<正>孙思邈《千金方》所载方剂6000余首,其中温胆汤、温脾汤、鲤鱼汤、补肝汤、犀角地黄汤等,皆为古今临床习用而疗效卓著的处方。近几年来,笔者常扩大其应用范围,治疗病毒性
开展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从鲜活的临床经验中吸取营养,丰富发展中医药学,是推动中医药学术发展、培养造新一代名医、提高中医临床服务水平的重大举措。本文
路面抗滑性能不足是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沥青路面的抗滑性能主要受路面表面形貌和路面污染物等介质的影响,因此研究路面形貌和污染物对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影响具有重
<正>复发性口腔溃疡病是一种常见的具有反复发作性的口腔黏膜溃疡性损害病变。我们在临床上采用中医综合措施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选自2008年2
背景与目的:在当今社会,人们的工作节奏加快、交往扩大、竞争加剧、压力加大,职业中的应激现象越来越突出。虽然职业紧张不象生物、物理或化学因素那样可造成特定的职业病,但
通过研究二维码技术在药用植物标识牌中的应用,提高和完善药用植物园现有植物标识牌的功能.采用文献查阅法,对比现有的药用植物标识牌优缺点,研究二维码互联网名片的特点及其
目的探讨鼻再造术一次性修复鼻及鼻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本院共收治了30例鼻及鼻周缺损患者,医护人员对所有患者实施鼻再造术,评估修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