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商业利益的刺激下,传媒逐步呈现出全盘娱乐化的倾向,并且娱乐化中存在一定的低俗化现象。传媒的全盘娱乐化倾向实质上给大众制造了一场关于娱乐狂欢的“梦”,大众沉浸在虚幻的审“美”之梦中,人的本能需求被强化,而作为人的本质的深层次的真理、实践、自我实现等需求处在隐性的地位,无法展现在显性需求之上,致使人缺乏发展的动力,最终导致人与人的本质产生分离,而这一过程的实现是传媒对受众的涵化所致。
传媒对受众具有涵化作用,传媒的全盘娱乐化倾向培养了大众的享乐、消费等本能性需求,而大众的享乐、低俗的本能性需求又进一步影响着大众传媒对此类低俗性的文化产品进行大批量的生产和复制,这样逐步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这一恶性循环在本质上是传媒对受众的进一步“控制”和“剥削”。
受众的特征和接受心理在传媒的涵化之下发生了改变,那些原本具有理性思维的大众渐渐的偏离冷静、丢失理想,丢失原有的文化价值观而走向冲动与狂热,享乐意识占据了受众的心理空间,受众娱乐需求空前增长,参与欲望逐步膨胀,接受心理变得娱乐化、低级化和儿童化,人的低层次需求和高层次需求出现了失衡的现象。
传媒在对受众显性需求的构建和满足中,发生了畸变现象。传媒的受众意识发生了倾斜,注重吸引受众,但却忽视导向受众;把贴近受众当作吸引受众眼球,刺激受众感官,把受众引向低俗化;新闻价值观也产生了畸变,传媒的低俗化倾向逐渐显露,媒介生态出现失衡。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指出了传媒全盘娱乐化倾向是在用一种“美”的形式对人的本质进行摧残。传媒潜移默化的涵化,使得受众沉浸在一场虚拟的享乐之“梦”中。受众作为人的本能性需求和深层次需求出现失衡,受众的特征和接受心理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传媒自身也产生了诸多畸变现象,传媒生态出现失衡。传媒的生态环境与人的需求层次都应该处在一个和谐的状态、才能更好的促进传媒和人,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