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NTCP抑制剂的合成与吡咯里西啶Nervosine Ⅶ的抗肿瘤活性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9iij9ijwh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重大疾病,恶性肿瘤致死率极高。寻找抗肿瘤的方法和药物,彻底治愈癌症,仍是人类的梦想。临床上,多种小分子药物表现出了良好的抗肿瘤疗效,在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延长生存期等具有一定的优势。以小分子化合物为来源,从中寻找机制明确的抗肿瘤先导化合物具有广阔的前景和深远的社会意义。本论文研究主要包括以下2部分:1.靶向NTCP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机制研究NTCP(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蛋白)作为肝炎病毒的主要受体,一直是研发抗肝癌药物的明星靶点。在本论文中,通过NTCP抑制剂的虚拟筛选,结合体外活性筛选,从10个候选药物筛选出对肝癌细胞HepG2活性较好的先导化合物AO-081/40926746(IC50=13.4μM)。在经典药物设计原理指导下,开展对先导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共制备了24个衍生物,活性筛选得到最优化合物35(N-(2-(2-(2-((6-chlorobenzo[d][1,3]dioxol-5-yl)methoxy)benzylidene)hydrazinyl)-2-oxoethy l)-4-methylbenzamide)。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化合物35通过下调NTCP,并上调Bax,下调Bcl-2,激活cleaved-PARP和cleaved-caspase 3来促进HpG2细胞凋亡。应用分子对接和动力学模拟对化合物35-NTCP的相互作用模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化合物35和NTCP蛋白稳定结合。化合物35是一种新型NTCP抑制剂,对HepG2细胞具有良好的抗增殖活性。2.羊耳蒜属中吡咯里西啶生物碱的抗肿瘤活性研究通过文献调研可知,多种吡咯里西啶生物碱具有优异的抗肿瘤活性,然而其肝毒性限制其发展。本论文以前期见血青中分离得到的无肝毒性吡咯里西啶生物碱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抗肿瘤活性研究。体外活性筛选结果表明,Nervosine Ⅶ具有优异的抗HCT116肿瘤细胞的增殖作用(IC50=11.7μM),并呈现出浓度依赖和时间依赖。Hoechst 33258和Annexin V-FITC/PI染色发现Nervosine Ⅶ诱导HCT116细胞发生凋亡;运用蛋白质印迹法研究发现,Nervosine Ⅶ上调Bax,下调Bcl-2,激活caspase 9,caspase 3和PARP,最终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细胞凋亡。
其他文献
在香农定理的理论框架下,通过增加信道带宽来提升信道容量是未来通信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超宽带技术利用频带极宽的信道来传输信息,研究超宽带技术中信道估计等关键问题对未
本研究已经将创新视为满足需求的解决方案的一部分。在这项研究中,专注于两种创新,过程创新和产品创新。产品创新是好的,或者在服务上进行新的改进新也可以满足我们的需求,使
第三方资助(Third-Party Funding)是指与案件争议无法律上利害关系的出资第三者,根据资助协议的约定,支付受资助方全部或部分的程序费用;在受资助方胜诉时,以裁决最终支持的
随着摩尔定律失效、物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不断的在尝试新型半导体器件及其应用。如果要使用新型半导体器件进行芯片设计,器件建模则是绕不开的话题。传统的基于物理的半导体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是一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生态建设工程,其目的是为了治理沙化土地,改善京津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该工程的实施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以YH微电子为研究对象,探索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企业业务战略与组织转型的现实问题。随着近年来中国自有品牌手机的崛起,市场对VCM马达需求急剧增加,其巨大的市场需求和
跨语言交流的需求越来越大,如何低成本、高效率的解决不同语言之间的交流障碍便成了一个难题。针对该问题,机器翻译便应运而生。目前,基于神经网络的神经机器翻译系统已经在
群目标由多个具有协作关系的子目标组成,同属于一个群的多个子目标在运动过程中会呈现一定的结构特性。在传感器的分辨率有限时,群目标中各个子目标间的距离过近,导致群目标
目的:主要是针对薄层CT上呈现为肺纯磨玻璃结节(pure ground-glass nodule,pGGN)的浸润性腺癌(invasive adenocarcinoma,IA),利用其临床资料、影像学特征判定病理组织上贴壁
大气气溶胶在气候变化中扮演重要角色,过高浓度的气溶胶会带来空气污染,气溶胶的时空分布成为当前研究热点。本文利用MODIS_3k和CALIPSO Level2数据产品,通过统计分析气溶胶各光学参数(光学厚度、消光系数、色比、退偏振比),对2007-2016年华东地区气溶胶三维时空分布进行了研究,对比了“大气十条”颁布前后气溶胶三维分布变化,还结合后向轨迹分析了2014年1月3日一次污染过程中气溶胶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