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目前上市公司的治理模式的构建主要是从股权融资的思路来展开,而实践证明仅从股权融资角度来构建公司的治理模式导致了许多问题。
融资结构是公司治理的基础,有什么样的融资结构就有什么样的治理模式。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不应仅被看成是不同的融资工具,而应被看成是不同的治理方式。股权资本和债权资本的组合比例直接决定企业的融资结构,并对治理方式产生重大影响。对于企业的控制及对经理人的约束,既可以通过董事会和监事会的活动来进行也可以债权融资结构来进行。债权和股权资本的权衡和选择是一种重要的控制手段。
针对中国的实践,本文运用2001年至2003年3年时间的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对债权融资问题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债权融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为负相关,揭示了我国上市公司债务软约束问题。由此,本文针对我国债权融资问题的历史沿革、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指出债权融资对我国目前的企业状况的重要作用。最后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加强上市公司的治理机制;银行业的改革以及银企关系的调整;通过改革企业债券发行的审批制、促进债券利率的市场化等手段,推动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则是完善企业债券融资的必然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