坳陷盆地缓坡坡折带与非构造圈闭形成研究——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区隐蔽性油藏成藏条件研究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yang08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区是松辽盆地重要的一级油气勘探单元,已发现的油气藏以构造油藏为主,非构造油气藏所占比例很小,分析表明非构造圈闭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是下步油气勘探的主要对象。本文引入坡折带的概念,以地震钻井资料为手段,研究了西部斜坡区坡折带的分布特征与成因、坡折带与沉积、坡折带与非构造圈闭的关系,形成了坡折带控层控相控藏的认识,为松辽盆地南部坳陷湖盆非构造油气藏分布规律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找到了西部斜坡区隐蔽性油藏勘探的突破口。   不整合为西部斜坡区坡折带的形成提供了背景条件。西部斜坡区受古生界基底控制,整体为一长期发育的东倾斜坡。同时,在侵蚀面上形成了很多侵蚀残山,构成了侵蚀残山带。在西坡的演化过程中,发育了多期地层不整合。为西坡坡折带的形成提供了背景条件。   坡折带的演化控制了西部斜坡区三级层序的内部格局。主要目的层段泉四段-嫩江组为东厚西薄,由东向西表现为层层上超变化之势,共划分九个三级层序,其中泉四段-姚家组之间划分六个三级层序,嫩江组划分三个三级层序。由于坡折带的发育,可识别出六个初始湖泛面,划分二十个体系域,坡折带控制了低位体系域的发育,控制形成了三级层序的内部格局。   坡折带控制形成了西部斜坡区的沉积特征。西部斜坡区处于盆缘与湖盆过度部位,依据坡折带的几何特征与湖盆水位高低将其分为三类:盆缘坡折带、高位坡折带及低位坡折带。高位坡折控制河流和三角洲平原的分界,低位坡折控制三角洲前缘及盆底扇重力体系的发育。   坡折带控制形成了地层超覆油藏的发育与分布。三级层序为单元的研究表明,超覆线与低位坡折平行,坡折带控制了地层超覆的分布。松辽盆地最大湖泛面发育期形成的嫩二段泥岩,成为西部超覆带的区域盖层,中上部组合姚一段顶部和青三段顶部发育一套稳定的泥岩,作为局部层间隔盖层。与西部砂体配置,形成了地层超覆圈闭。生烃凹陷为齐家古龙凹陷,油气沿着砂体疏导层、断层经过长距离运移,在西坡广大的领域富集成藏,尤其地层超覆油藏将成为下一步勘探突破的重点。
其他文献
研究大灭绝事件,有助于揭示生物宏演化的规律,寻求应对现今生物圈危机的措施。残存作为大灭绝后生物界转向复苏—辐射过程中一个承前启后的中间环节宏演化意义重大,然而其相关研
本文详细地论述了东北黑龙江东部牡丹江-密山地区第三纪玄武岩的主、微量元素和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结合新的Ar-Ar年代学结果总结了第三纪玄武岩的时空分布特征,重点
学位
济阳坳陷(胜利油田)为我国仅次于大庆油田的石油生产基地,区内第三纪火成岩广泛发育,且为重要的油气藏储层之一。有关该区火成岩与油气藏的成因联系一直是国内外地学工作极为关
湖北省通山县的徐家山锑矿床赋存于上震旦统灯影组和陡山沱组的海相碳酸盐岩中,该矿床是华南锑矿带内典型代表性锑矿之一,也是湖北最具经济价值的锑矿床。本论文以该矿床为研究
在现代设计语境下,对于设计与民生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个绕不开的话题。从现代理念在西方社会萌芽开始,“设计为谁服务”就一直影响着设计实践。标识设计作为现代设计中的一个分
位于我国东北部的松辽盆地是我国最重要的含油气陆相沉积盆地,主要经历了裂谷期断陷(早白垩世早期)、后裂谷期坳陷(早白垩世晚期至晚白垩世)和构造反转(白垩纪末以来)三个阶段
学位
论文选取湖南境内安江、隘口、沅陵、沧水铺、浏阳文市等五个地区开展了中-新元古代岩浆岩详细的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学,系统的主微元素和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等综合研究,探讨
学位
学位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方解石脉是断层中极为常见的物质,常与构造活动相关,沿断裂、节理等有空间的裂缝生长发育。因此,研究方解石脉的形成时代,可以有助于断层活动时代的研究。而对于断层活动时代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