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鲁迅和周作人两人之间做比较研究,虽然如今已渐渐被视作一门显学,但大部分学者往往是从兄弟俩文学作品的文体特征、艺术风格、审美情趣等异同点角度出发,对其文本做对比和分析之类的个案研究。很少有学者,会专门将浙东文化这一块,和鲁迅、周作人两兄弟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即使有提到,也不过是蜻蜓点水般的零星小块。而作家文学作品的风格特征和所在地域文化之间的联系,已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重视。因此,如果将两者结合,专门从地域文化视角,对作家,尤其是对两个作家之间作深入的比较研究,是具有相当意义和创新性的。本文正是把鲁迅和周作人,这两个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无论是个性气质,还是艺术风格都相当迥异的文学大家,彻底地放置在浙东这块土地上。从浙东地区复杂的文化语境切入,分别从浙东“家风”、“民风”、“文风”等三个角度,探讨在浙东文化语境影响下,兄弟二人的个性气质、艺术审美以及创作风格上的相似点和差异性,并在这种相互间参照中更加直观地探求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并且力求基于浙东文化这个语境,从新的一个视角,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即:“为何周氏兄弟二人从同一个家庭、同一块地域走来,却产生了大相径庭的个性气质、写出了风格迥异的文学作品,甚至还走上了两条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本文以“一方水土两方人——浙东文化语境下的鲁迅和周作人比较研究”为题,除绪论和结语外,全文共分为四章。绪论部分主要作了文献综述,阐释了本文的研究思路,提出本文将从浙东文化语境切入,对鲁迅和周作人进行比较研究。第一章以“浙东文化精神和周家兄弟”为题,试图从较为宏观的角度探讨浙东文化的特点以及鲁迅和周作人的“浙东”情结。第二章到第四章,则较为具体地从微观层面展开,从“浙东家风与性格气质”、“浙东民风与艺术审美”、“浙东文风与创作风格”等三个角度来论证并且展示在浙东复杂的文化语境下,鲁迅和周作人在个性气质、艺术审美、创作风格上的异与同,并在这种相互的参照中更加直观地探求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结语部分,主要是基于以上几章的分析,揭示了鲁迅和周作人从性格气质、艺术审美、创作风格,乃至到最后人生道路的走向都大为迥异的原因,即:在浙东文化语境下,鲁迅和周作人从小受到同样“家风”、“民风”、“文风”等多重影响,有其相似的一面,如个性气质都有其“大气”的一面,某些作品的艺术格调都有些许“悲苦”之感。但是,由于先天个性气质和后天境遇的差异,使他们对浙东文化选择了不同的审美视角和价值取向,这种日积月累的沉淀,使得他们的个性气质大相径庭:鲁迅偏“峻急”,周作人偏“平和”;审美视角差异明显:鲁迅视角偏于“批判”,周作人偏于“审美”;文学风格大为不同:鲁迅文风偏“深刻之风”,周作人偏“飘逸之感”,各具各不同的美感。而正是这种不同的价值观和审美取向下,使他们选择了不同的人生道路,其结局当然也就差之千里。但无论如何,就文学角度而言,两人都不愧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文学大家,都具有巨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