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以市场经济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并深刻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各个阶层,处于社会底层的贫困群体尤为引人关注。随着贫困规模逐渐扩大,贫富差距日益增大,引发了诸多经济、社会矛盾,从而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社会救助是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机制,是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沈阳市的城市社会救助制度有了很大发展。但目前不管是相对社会发展而言,还是同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救助制度相比,在社会救助理念、原则、救助标准、规范程度等方面都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为了完善城市贫困群体的社会救助,缓和社会紧张、增进社会团结、促进社会和谐,本文通过运用研究、对比、调查、分析等方法,在深入分析沈阳市城市社会救助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的基础上,提出要调整和转变观念,保障救助覆盖率,实施专项救助;协调救助主体,整合救助资源,推动社会救助立法,加强受助者能力建设等对策。
总之,城市贫困群体的社会救助通过近十年来的探索,其工作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政府的责任除了要对那些没有劳动能力的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提供满足其基本需要的条件和在就医、就学等不同方面的需求外,还要增加救助资金投入,扩大救助覆盖面,并通过政策引导,使有劳动能力的救助对象恢复“造血”功能,尽早摆脱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