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元素肥和VB1对杏鲍菇生长、分化及品质的影响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illzh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是一种珍稀食用菌,随着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工厂化杏鲍菇扩能增产过程中产量及转化率不高、品质低下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施用营养素和液体肥是工厂化企业在提高杏鲍菇产量和质量中常用的栽培技术措施。本试验探索微量元素肥和维生素VB1对杏鲍菇子实体形成与体内生理生化变化的关系。其中微量元素是一些酶的必要因子,能增强培养基基质中相关酶活性,激活菌丝体的生物学特性,使菌丝体中的代谢过程顺利进行,同时积累和储存更多的养分,促进大量子实体的形成和发生,促进了菌体内蛋白质、氨基酸、多糖的合成,进而提高产量和品质;维生素B1在食用菌生长期间的新陈代谢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与蛋白质、氨基酸、糖类及脂类的生物合成及呼吸链等许多重要代谢有密切关系。一旦缺少,酶就会失去活性,新陈代谢就会失调,导致菌体生长和发育异常。明确二者对杏鲍菇生长和品质形成的关键作用,为提高工厂化栽培过程中杏鲍菇产量和品质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1、采用2×2析因设计,对杏鲍菇母种培养基添加微量元素肥和VB1的筛选试验,表明微量元素肥和VB1对菌丝生长速度表现为协同增加的作用,处理4(添加0.5 g的微量元素肥和0.01 g的维生素B1)菌丝长势最佳,满管时间相比处理1提前2 d,生长速度最快且显著快于其他处理,其菌丝密度与分支呈现增加的趋势。2、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在液体培养基中添加微量元素肥与VB1,基于3个不同培养时间的菌丝体生物量确定最佳培养时间(即培养144 h),在此培养时间中处理T4、处理T5、处理T6菌丝体生物量显著高于CK,处理T5菌丝量最高为8.6992 g/L,同时测定此阶段4种相关酶活性:漆酶活性在处理T4中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除去处理T2,其余处理均显著高于CK,处理T4酶活性最高为0.4380 U/m L;过氧化物酶活性在处理T4与处理T5中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处理T6显著高于CK与处理T3,在处理T5酶活性最高为20.3622 U/m L;丙酮酸脱氢酶活性在处理T5与处理T6中显著高于CK、处理1、处理T2和处理T3,处理T4显著高于CK、处理T1和处理T3,处理T5酶活性最高为5.39702U/m L;乳酸脱氢酶活性在处理T4中显著高于CK、处理T1、处理T2、处理T5和处理T6,CK乳酸脱氢酶活性最低;最后基于菌丝体生物量和酶活性筛选出杏鲍菇液体发酵培养添加微量元素肥和维生素B1的最佳处理方案为:微量元素肥为83.945 mg/L、维生素B1为8.3028 mg/L。3、在杏鲍菇菌棒阶段添加微量元素肥和VB1筛选过程中,处理T1和处理T3菌丝长势最好,处理T2和处理T5菌丝长势差于对照组,处理T1满袋时间最早仅需24 d;菌棒菌丝生长阶段内,多酚氧化酶活性整体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菌丝在长至10 d时,处理T1、处理T3、处理T4、处理T6和CK显著高于处理T2和处理T5,处理T1多酚氧化酶活性最高,菌丝长至15天,处理T1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其活性达到103.44 U/g,菌丝在长至15 d到20 d内,处理T3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处理T2酶活性最低;菌丝在长至20 d到25 d内,各处理酶活性均呈下降趋势,CK、处理T1和处理T3多酚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处理T2、处理T4、处理T5和处理T6,处理T3酶活性最高,为91.64 U/g;原基分化阶段中性蛋白酶和淀粉酶得到了有效的激活,处理T1和处理T4的中性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CK,处理T2和处理T5活性则显著低于CK;菇蕾数量差异非常显著,处理T3菇蕾数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处理T5菇蕾数量最低,平均仅为22.33个。杏鲍菇产量在处理T4显著高于CK、处理T2、处理T3和处理T6,产量最高可达1.1627 Kg,蛋白质和多糖中处理T4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处理T3和处理T4显著高于CK,CK显著高于处理T6、处理T5和处理T2;分析杏鲍菇对铁、锌、硼元素的富集得到铁元素在处理T6的菌盖富集含量最高,锌元素在处理T4的菌盖富集含量最高达到100.9060 mg/Kg,硼元素在处理T5的菌柄富集含量最高达到92.0313 mg/Kg;通过建立产量、蛋白质和多糖回归模型,发现微量元素肥是影响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原因;最后基于杏鲍菇产量和品质筛选出添加微量元素肥和VB1最佳处理方案为:微量元素肥为315.8mg/Kg、维生素B1为14.3425 mg/Kg。
其他文献
报纸
以藤椒为原料,通过鲜榨、閟制和CO2超临界萃取3种加工工艺制备藤椒油,采用HPLC和顶空固相微萃取联合气相色谱-质谱法(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HS-SPME-GC-MS)对比分析藤椒油中麻味物质和挥发性风味成分。结果表明,3种藤椒油中麻味物质均以羟基-α-山椒素为主(P
期刊
报纸
由于特殊的成土母质,导致了重金属已成为贵州土壤的主要污染源之一,镉污染就是其中之一。甘薯是贵州省的主要旱地作物之一,是适合食品加工、化工、能源业的重要原料。研究表明甘薯是镉污染稻田安全利用理想的替代作物,甘薯在镉污染耕地的综合利用中前景广阔。因此研究甘薯对镉胁迫的响应对甘薯生产具重要意义。碳代谢是植物最重要、最基本的生理代谢,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代谢物的形成和转化及最终产量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也是植
学位
报纸
黄瓜(Cucumis sativus L.,2n=14)系葫芦科(Cucurbitaceae)甜瓜属作物,是世界性蔬菜,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黄瓜为异花授粉作物,杂种优势强,在生产上多使用杂交一代品种。由于自交纯化亲本周期长且工作量大,严重制约黄瓜一代杂种的选育进程。通过单倍体培养技术可在1~2年获得基因型纯合的双单倍体(DH),极大程度缩短育种年限。未授粉子房离体培养是获得黄瓜双单倍体的有效手段之
学位
薏苡是一种药食兼用的禾本科作物,其产量受气候影响较大。干旱对农作物生产力与质量的影响在所有自然灾害中居首位,其对全球粮食生产和全球经济存在巨大威胁,许多涉及植物对干旱胁迫的反应及其机制的问题仍然很大程度上是未知的,因此,提高作物的抗旱性是作物育种最重要的目标之一。本研究以140份薏苡种质资源为实验材料,设置干旱与对照两个处理进行薏苡种质资源抗旱性鉴定,并再以鉴定得出的高抗旱材料兴仁小白壳作为材料设
学位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AABB,2n=38)是我国和世界范围内主要的油菜栽培类型。甘蓝型油菜的花序一般为无限花序,而有限花序的变异材料是近些年才被发现的,前期研究证实有限花序具有开花提前、生育期提前、株高降低等特性。本研究以一个新发现有限花序突变体GD605-2为实验材料,利用微观表型观察、传统标记定位、BSA-Seq定位、基因同源克隆、q RT-PCR分析、关联标记开发与应用
学位
果腐病是火龙果果实采后贮藏过程中主要真菌病害之一,其中以桃吉尔霉(Gilbertella persicaria)为致病菌的果腐病尤为突出,具有发病速度快、侵染能力强的特点,从而严重影响火龙果果实采后品质。为了有效控制火龙果采后果腐病的发生,本研究以红肉火龙果品种‘软枝大红’为试验材料,经过采前喷施BTH(benzothiadiazole,苯并噻二唑)和采后浸泡BTH两种处理方式,分析两种处理的果实
学位
全球经济一体化给国有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但同时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和挑战也越大。财务管理工作作为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作为国有企业,必须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积极探索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下财务管理工作的策略,分析经营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于会计集中核算模式要加以优化,提升整体财务管理水准,保证企业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