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中村是城乡二元结构下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产物。由于城中村问题的复杂性和衍生问题的严重性,各地政府部门和学者高度关注城中村改造的问题,并对城中村改造进行了大量研究和实践。在经历快速城市化阶段后,现有城中村大部分已完成撤村改制和集体经济股份制改制两方面的改造,目前政府正大力推进旧村整体改造工作。城中村改造是为了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统一城乡规划和城市管理,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中村和城市协调发展。然而目前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容易往往忽视空间景观再造后的经济发展、城中村社区治理相关制度的建立、城中村与城市社区管理的统一和衔接等问题,将空间景观的改造与经济社会制度空间再造分离开来,这种改造模式并未完全解决城中村存在的问题。因此,改造后的城中村社区依然面临着深度城市化的问题。深度城市化阶段应更多考虑经济发展、管理体制的完善和与城市对接、文化提升等方面。
自《城乡规划法》颁布实施以来,城乡一体化规划和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城中村的改造也更注重实质上的一体化规划和管理。城乡一体化对城市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快城中村社区向城市社区的过渡和对接势在必行。由于城中村改造并未真正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城中村改造后在城中村社区内部事实上还保留了原有村的元素,如原村民和村集体经济,二元结构依然存在。而与此相应的是,改造后的城中村社区并未与城市社区真正对接,城中村社区基础公共服务严重缺失,经济组织办社会等职能错位问题非常普遍,这些问题使得城中村社区治理面临巨大压力和挑战。因此在深度城市化阶段,必须探讨构建城中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以解决日益严峻的社区治理问题。
本文围绕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城中村社区深度城市化阶段“基层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这一核心问题,在考察城中村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存在问题和原因,从理论上对城中村社区公共服务的创新进行探索,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提出构建城中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的对策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