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英国表达自由思想的形成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sha1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表达自由思想源于西方并形成于近代英国。百余年来,在西方政治哲学思潮中,这一思想及其相关理论被置于不同层面加以广泛的研究与批判;它不仅构成了当代西方学术界争论的焦点,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成为我国学术界近年越来越关心的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说,我国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也是对西方近代以来的社会制度与实践进行反思和重新评价的过程,这一过程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对包括表达自由思想在内的西方自由、民主理论和实践进行更深入的分析与评价。只有对表达自由思想的形成和确立过程有所了解,对表达自由的根本属性有所把握,才能更科学地将表达自由的理论应用于可能的实践;同时更有效地防止在表达自由相关研究中的语境误置,从而避免危险地抗拒我们并没有充分认清的东西,反而得到某些我们根本不想要的东西。但是,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这方面的研究迄今还较为欠缺。因此,本文选取表达自由思想的形成过程作为研究对象,借鉴发生学的方法以传播学的角度为切入,对英国近代表达自由思想的形成过程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在此过程中关注这一思想形成的内在动因。研究主要关注两个层面的问题:其一,是表达自由思想在英国近代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其二,是英国近代表达自由思想形成的内在动因。围绕这两个层面的问题,本研究从传播学的角度将表达自由思想在近代英国的形成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全文具体展现为七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表达自由基本概念和理念基础的历史考察;第二和第三部分是对表达自由思想形成过程中的第一个阶段,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历史条件与文本话语的分别阐释;第四和第五部分是对表达自由思想形成过程中的第二个阶段,即启蒙运动时期的历史条件与话语实践的分别探讨;第六和第七部分是对表达自由思想形成过程中的第三个阶段,即宪章运动前夕的历史条件与思想的分别解析;在各个部分中都从历史事件和思想文本的双重维度,对这一思想形成的动因从宗教、政治、经济、法律、革命等不同角度进行了较深入的讨论。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1)本文研究表达自由思想在近代英国的形成过程,深入探讨了政治、经济、宗教、革命等因素与这一思想形成和内涵演进的相互关联,对表达自由观念的形成和演变在思想史方面的系统阐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2)研究过程中自大英图书馆数据库、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数据库、专题研究数据库和香港各大学的图书馆中收集了近200份一手文献,其中很多在国内该议题的研究中都是首次使用。(3)对表达自由思想形成过程中的某些重要文本进行了修正性的释读。(4)研究尝试将表达自由思想在近代的形成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加以考察,一改此课题研究的系谱学一贯方法,运用发生学的研究方法,建构表达自由思想同其形成过程外在因素之间的逻辑关联,以弥补对这一时期表达自由学说的简单历史传承中存在某些断层和模糊不清之处。通过对英国近代表达自由思想的历史考察,本文认为,表达自由思想的形成并非是一个从思想到思想,或从思想者到思想者的简单传承,而是承载着理想与现实、事实与价值的多重因素的复杂过程;而仅以作家作品为中心进行裁剪和演绎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只能使我们对表达自由思想的解读流于简单。本文的分析表明,表达自由思想在近代英国的形成过程,也是争取出版自由的实践与出版控制的斗争与妥协的过程,是“新”与“旧”、“变革”与“保守”的话语博弈的过程;这种斗争和博弈无不基于社会转型时期的利益差异。表达自由思想的基本原则建立在古典道德观和哲学基础之上,它们对近代以后的表达自由观念形成的影响突出地表现为:关于自由与言论自由的传统被重新探讨并不断受到反思与质疑;国王“神圣权力”与个人“天赋人权”在表达权利上的相互渗透与冲突,促使表达自由不断朝向要求规范化的制度基础和保障的方向发展。本文认为,知识的生产和传播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近代英国社会主导结构完成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自我嬗变;包括出版审查在内的制度安排,从制度的实践层面建构了“权力”与“知识”的关联;英国近代的出版业则以理性与权利为器开启了现代性的可能,同时为英国近代的知识谱系建构了一个建立在自在自为基础上的自由且自治的知识共同体。而作为表达自由思想推动力的事实与价值之间的紧张关系,也意味着理想的维系和社会规范的需要。通过对思想产生内在动因的思考,本文认为宗教宽容、版权法、议会公开、书商交易、以及反抗暴政的革命斗争和海外扩张等因素,为表达自由思想在近代英国的形成奠定了比同时期其他国家和地区更为充分的条件基础。本研究旨在改变过去对表达自由思想片面化、简单化的理解,将表达自由思想放在近代英国社会主导结构的变革以及话语博弈的双重维度中加以考察,认为这一思想的形成过程从制度的层面建构了权力、知识、出版之间的关联,而推动其思想内涵转变的恰是基于社会转型期的利益差异。研究所做的工作某种程度上可谓拾遗补缺,亦是从传播学的角度为理解表达自由这一尤为重要且备受争议的思想和理论传统提供另一条路径。本文所做的对表达自由思想的反思和重新发现,对处于现代国家建构、市场秩序建构和个人认同建构同步进行的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具有可能的启发意义。
其他文献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战略部署,是培育未来经济新增长点和新动力的有效举措。从理论上看,国有资本的属性决定了其对支持战略性
目的:肺纤维化(pulmonary fibrosis, PF)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肺间质疾病,其特征是细胞外基质(主要是胶原纤维)在肺间质过度积聚。现已公认,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
光纤通信系统正在向宽带、大容量的方向发展。密集波分复用技术(DWDM)作为目前干线光纤通信应用的最广泛的方式,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随着传输速率的提高,系统的色散容限急剧
杨树的栽培和病虫害的防治是林业部门的一项基础工作,杨树适应性强,繁殖容易,生长快,木材易加工,为保证杨树生长稳产、高产、优质,应加强杨树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本文在概
针对已有模型在动态适应性、主观分类权重、决策属性建模粗糙等方面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网络用户行为可信评估模型。采用更完善的决策属性来衡量用户行为可信性,基于AHP原
语音分离是实现机器听觉的一个重要而基础性的任务,单通道语音分离是语音分离中最为困难的问题。讨论了基于模型的单通道语音分离方法,对说话人依赖的、说话人选择的和说话人
基于大小股东代理理论,本文分析了终极控制人的控制权、现金流权对我国企业投资不足和投资过度的影响。检验结果发现,在民营企业,终极控制人的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偏离度越大,投
当今社会是一个全球化、信息化、多元化的现代社会,我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从党中央到思
2004年,“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标志着人权成为我国立国的基本价值取向之一。人权教育的重要性也日益凸现出来。基于大学阶段的人权教育主要以人权法教学为主和警察
本文在海口市乡村休闲旅游资源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应用旅游资源评价体系对海口市整体乡村休闲旅游资源和单体旅游资源分别加以评价,得出海口市整体乡村休闲旅游资源属于优良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