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分子化合物(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的光谱及电化学研究

来源 :青岛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lent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小分子化合物(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作了详细报道。利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吩嗪类染料中性红(NR)与DNA的作用机理。讨论了不同反应条件对NR与DNA作用的影响,证明了在pH7.0的环境中NR与DNA发生的是嵌插结合;而在pH6.0的环境中,两者的作用是静电作用。并且求得加合物的结构式分别是DNA-NR和DNA-3NR。 研究了硫脲类化合物1-(4-氯苯甲酰基)-4-[1’-N-(2’,3’,4’,6’-四-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氨基硫脲(CBTAGT)与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DNA的紫外特征吸收峰呈明显的减色效应和红移现象。通过CBTAGT对溴化乙锭-DNA紫外-可见光谱和循环伏安曲线的影响,证明其与DNA的作用是嵌插作用。 合成了咪唑铜配合物(Cu(Im)42+),培养了单晶,并对其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Cu(Im)42+与DNA作用后,循环伏安曲线的峰电流减小,式电位正移;DNA的紫外特征吸收峰呈明显的减色、红移效应;Cu(Im)42+对EB-DNA吸收光谱有影响。证明了Cu(Im)42+与DNA之间发生嵌插作用。并且求得加合物的结构式分别是2DNA-Cu(Im)42+和DNA-Cu(Im)42+。 合成了咪唑镍(Ⅱ)和咪唑钴(Ⅱ)配合物,并对咪唑钴配合物[Co(Im)6]Cl2·H2O的晶体结构进行了解析。研究了咪唑镍配合物(Ni-Im)与DNA的相互作用。Ni-Im与DNA作用后,差分脉冲伏安曲线的峰电流减小。荧光光谱发生猝灭效应,DNA的紫外特征吸收峰呈现减色现象和红移现象。并且测定了天然DNA和变性DNA与Ni-Im分别作用后电化学特性与荧光光谱特性的变化,验证了二者的相互作用是嵌插作用。
其他文献
本论文受到生物矿化思想启发,旨在进行一些无机纳米结构材料仿生合成方面的工作.全文以无机物沉积时的有机-无机相互为关注点,首先以生物大分子为添加剂,进而通过化学体系来
该文从苯甲醛出发,通过维生素B1催化进行苯偶姻缩合,首先合成安息香,然后对安息香的氧化方法进行了摸索,合成了联苯酰.联苯酰与18种芳醛在醋酸、醋酸铵存在下缩合反应,合成了
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方法,主要依赖于分离技术和检测技术的突破性进展。2D-PAGE是目前最通用的蛋白质组的分离方法。但是2D-PAGE仍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缺陷,寻找2D-PAGE的替代技术
我国一直以来都是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从古至今都是备受国家重视的问题,近些年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我国农业带来的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提
本论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从理论上研究了有过渡金属铜或镍催化的有机反应机理。涉及的反应有铜或镍催化吡咯形成、亚铜盐催化O-炔丙基肟形成四元环的重排、三氟甲基亚铜CuCF3对碘苯的三氟甲基化反应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碳碳键形成扮演了重要角色。我们的研究结果与已报到的实验现象相符合,这有助于对相关反应的深入认识,也可以为实验者设计新反应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1.铜或镍催化吡咯形成以苯乙烯叠氮和苯乙
传统英语教学往往更多地注重对课程知识的讲解,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达标。这种单一的目标模式一方面忽视了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与“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相违背;另一方面不能体现出差异性,不能根据学生学习的差异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优化教学目标,突出教学的丰富性和差异化,能帮助学生在学习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深化感知。  一、围绕课程知识要点,设计基础导向目标  引导学生根据课程内容主动调整学习
  本论文对常用的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做了简要的介绍,概括描述了最弱受约束电子势模型理论的基本要点和理论框架;在采用成对偶合的构型的情况下,运用WBEPM理论中和引入类光谱能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CuO/GO纳米复合材料,对其晶体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并用于构建无酶葡萄糖传感器。CuO/GO能催化葡萄糖的直接氧化。传感器的灵敏度为5.74μAmM-1,检出限为6.
伴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环境生态问题也日益突出,江河、湖泊、海洋等水环境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重金属污染以其生物累积性和潜伏性等特点,监管和防控迫在眉睫。如何在污染发生前准确检测及在发生污染时快速检测,为后期解决污染和治理争取时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水质环境的复杂性,通常水中重金属的存在形态多样,包括悬浮态、自由离子态、络合态等,所以需要进行样品消解前处理以得
作为一种在医疗诊断方面的新兴的影像技术手段,光声成像(photoacoustic imaging,PAI)技术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光声成像具有高分辨率和高对比度,在此基础上采集和分析组织的分子信息,通过重构、拆分等步骤可以得到器官乃至组织的高特异性影像。在结合分子影像探针技术的基础上增强成像对比,PAI技术在活体水平的成像方面优势巨大。通过对比剂的加入,PAI技术能够产生适用于医学诊断的成像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