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奶混群后猪攻击行为的生理生化标记筛选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anneng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人们已认识到在猪育种中加强对猪攻击行为性状选择的必要性。但是,由于行为性状产生的生物学机制复杂且影响因素众多,受于当前技术和设备的限制,育种中大样本的猪攻击行为直接评估难度大。因此,找到与攻击行为相关的分子标记进行间接选择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主要研究了猪断奶混群后的攻击行为、体表温度、体表伤痕的评估及其生物节律变化,断奶混群后仔猪的攻击行为参数与其生理生化指标之间的相关分析和断奶混群后仔猪的攻击行为参数与血液生化指标之间的相关分析。1、猪断奶混群后攻击行为、体表温度、体表伤痕的评估及其生物节律变化本研究选取了来自65窝胎次和40日龄左右的500头苏淮猪。将体重相近来自不同窝的9-10头仔猪混为一栏,共51栏。通过连续观察每头猪混群后36h的攻击行为,选出每栏中综合攻击行为指数(主动攻击次数+主动攻击时长×0.2)最大(AG)和最小(DO)的猪。测量混群前24 h和混群后2、24、48、72 h的耳根部皮肤温度和前躯、中躯和后躯两侧的体表伤痕。采集混群前24h和混群后2、24、48、72h栏位的唾液,用放射性免疫法测定唾液皮质醇含量。结果表明,混群后体表温度均有所升高(P<0.05),但是强弱猪之间没有差异。混群后2、24和48 h的唾液皮质醇浓度显著高于混群前24 h的浓度(P<0.05)。在混群后2 h,AG猪前躯体表伤痕评分均显著高于DO猪(P<0.05),而其他区域的伤痕评分没有显著差异。发生在白天的主动攻击、欺负和对峙时间显著高于晚上发生的各个行为的时间(P<0.01)。攻击性强弱对混群后三天的日增重没有显著差异。2 断奶混群后仔猪的攻击行为参数与其生长和生理指标之间的相关分析试验猪同试验1,混群前1天对仔猪进行行为测试包括翻背测试和咬尾测试(行为测试),并且记录猪的日龄、体重、胎次和性别(个体因素),在各个时期的整体伤痕和体表温度进行测量和记录(生理因素)。将这三个因素和攻击行为参数14个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典型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攻击行为参数与个体因素的第一个和第二个相关系数都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攻击性状和生理因素的第一个和第二个典型相关系数都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行为测试包括Backtest测试和咬尾测试在典型相关分析中的相关系数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在3组性状中日龄、性别、体表伤痕评分与攻击行为密切相关。通过对攻击行为和各个时期体表伤痕评分的典型相关分析,发现攻击行为和混群2 h的体表伤痕密切相关(P<0.01)。攻击行为和各个时期的体温均没有达到显著水平。3断奶混群后仔猪的攻击行为参数与血液生化指标之间的相关分析试验猪同试验1,采集500头断奶仔猪混群前24 h和混群后24 h前腔静脉的血样,根据试验1中选出的AG猪(n=51)和DO猪(n=51),用高效液色谱法(HPLC)测量血液中血小板中5-HT的浓度和血浆中单胺类化合物的浓度和用放射性免疫法测量血浆中T3和T4的浓度。结果表明,AG猪血浆T3浓度显著低于DO猪(P<0.05)。通过典型相关分析对生理生化指标和攻击行为两组变量的分析发现,两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734(P<0.05),典型相关分析说明血浆TRP浓度(r=0.45,P=0.002)和血小板个数(r=0.42,P=0.082)与攻击行为性状显著相关。本研究通过典型相关分析成功建立了生理生化指标生物模型来评估断奶仔猪攻击性强弱。综上所述,体表温度在攻击行为强弱猪之间没有差异,断奶仔猪可以根据混群后2h的前躯的体表伤痕来判断攻击行为的强弱。通过对断奶仔猪混群后36h攻击行为的生物节律变化分析,发现猪的攻击行为主要发生在白天。通过典型相关分析发现,体重与打架时长密切相关,体重越大打架时长越长,提示在体重较小时进行混群可减少猪的攻击行为。有较低的血小板中5-HT浓度和较高的血浆TRP浓度、较多血小板个数的猪,攻击行为较强。
其他文献
学位
近年来我国设施蔬菜产业发展迅速,在其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设施蔬菜种植中化肥过量施用和不科学施肥,引起了土壤板结、酸化、化肥利用率低,农业生态环境遭受到严重破坏等问题。为解决化肥过量以及不科学施用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化肥减量施用及使用生物有机肥、水溶肥等新型肥料替代化肥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实验共设置了 5个处理,分别为:①对照,不施用任何肥料(CK);②常规施肥(T1);③
在怀有多羔的湖羊妊娠后期,营养需求急剧增加,但由于胎儿在妊娠后期生长速度加快,胎儿生长造成机械性挤压腹腔,导致母体瘤胃容积减小,采食量减少,母羊出现能量负平衡,严重者会诱发妊娠毒血症。瘤胃作为反刍动物特有的消化器官,瘤胃微生物区系和上皮结构及功能受日粮蛋白质和能量水平的影响,当母羊在采食量下降的情况下,瘤胃上皮形态、瘤胃上皮上附着的微生物及瘤胃上皮转录组是如何变化的,目前并不清楚。本文通过研究重度
许多蔷薇科植物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包括一些重要的果树以及观赏性植物,例如草莓、苹果、梨、桃、月季和树莓。然而蔷薇科植物经常会受到各种逆境胁迫,比如低温、高温、干旱以及病虫害的影响,这严重危害了植株的生长发育以及果实品质。大量研究表明R2R3-MYB蛋白与JAZ蛋白具有互作关系,并且在植物生长发育、代谢机制的调节过程以及植物响应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还可以调控相关功能基因的表达、增强植
已有研究发现分离自侗族酸肉的植物乳杆菌D1501是细菌素产生菌,其利用MRS可以产生大分子细菌素。本文以综合利用黄浆水及其酸浆为出发点,以植物乳杆菌D1501发酵黄浆水形成的酸浆为研究对象,发现其中性上清液具有广谱抑菌活性。通过优化发酵条件使抑菌物质活性达到最高,并确定抑菌物质的化学本质是多肽类细菌素。然后采用多种分离技术对细菌素进行分离纯化,利用质谱对细菌素的分子质量和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对细菌
萝卜(Raphanussativus L.)是原产于我国的重要根菜类蔬菜作物,因其营养丰富,并且具备一定的经济价值,深受人们喜爱并在亚洲乃至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萝卜是喜冷凉蔬菜作物,大多数品种适宜秋冬栽培,高温往往会影响萝卜夏秋季生产和供应。因此,阐明萝卜抗热性遗传生理机制,培育抗热优良品种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发现,植物Annexin可以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并参与植物整个生命周期,包括胚
学位
学位
为了节约饲养成本,提高母猪的生产效率,现在养猪业多提倡对仔猪实施早期断奶。但是由于断奶会导致仔猪肠道绒毛萎缩、屏障功能受损以及肠道菌群结构失调,最终会使仔猪抵抗力降低产生疾病,进而降低生长性能。而近几年研究发现,多种低聚糖可以缓解断奶应激综合征,其中获得认可度较高的就是低聚半乳糖(Galacto-oligosaccharides,GOS)。GOS作为一种功能性寡糖,具有提高肠道绒毛高度、促进肠道有
水稻黑条矮缩病(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 disease)以及条纹叶枯病(Rice stripe virus disease)是我国水稻常见且危害较大的两种病症,开发高效可行的防治措施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粮食生产安全。近年来,研究发现褪黑素(Melatonin,MT)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可以诱导提高植物对病原物的抗性,但是大多数研究集中于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