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级CoFe2O4尖晶石及掺杂导电聚乙二醇的研究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tong0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具有尖晶石结构的钴铁氧体。在超声波作用和表面活性剂存在条件下,以金属离子与柠檬酸反应生成均匀的稀溶胶,加热浓缩生成干凝胶,通过热处理制得了纳米尖晶石钴铁氧体。研究了胶凝时间和温度、溶胶干燥时间和温度、前驱体灼晓时间和温度、超声波以及表面活性剂的选择对产物粒度的影响。经激光粒度仪、XRD、SEM、VSM等方法测定。结果表明产品为平均粒径50~60nm左右的CoFe2O4尖晶石相,外观近似球形,分散性较好,组成均匀,矫顽力及饱和磁化强度分别为78kA.m-1和72 kA.m-1,该法制备的纳米操作简单,易于掺杂。 用LaCl3.nH2O对钴铁氧体掺杂,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两种掺杂的镧钴铁氧体纳米微粒。两种掺镧及未掺镧微粒XRD测定表明产品均为平均粒径50~60nm左右的尖晶石相。对比研究了该三种钴铁氧体的前躯体热分解过程、热分解反应活化能、红外吸收光谱、X射线衍射图谱、饱和磁化强度和矫顽力。 对三种纳米尖晶石钴铁氧体粉末掺杂离子导电聚乙二醇-20000进行研究。红外分析表明:导电聚乙二醇-20000与钴铁氧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两者的红外吸收特征峰在掺杂后分别都有移动,其中羟基的变化最为明显。电化学交流阻抗分析表明:掺杂后的聚乙二醇-20000,最佳电导率达到0.686S.m-1。三种钴铁氧体掺入量约为10wt%时,电导率分别达到最大值。小于10wt%时,随掺入量增加电导率增加,掺入量大于10wt%时,掺入量增加电导率反而下降,其原因可能是可供迁移的电荷载流子随钴铁氧体粉末掺入量增加而增加,但增加过多会使电荷流动的通道拥塞。三种铁氧体掺入聚乙二醇一20000掺杂量均为10%时,电导率随温度从288K上升至348K缓慢增力口。
其他文献
2019年3月28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来西南大学考察调研,在重庆市委副书记、市长唐良智,副市长屈谦,西南大学党委书记李旭锋,校长张卫国等陪同下,先后赴西南大学校史
对纳米红丹的制备进行了研究,其中采用水相氧化一步得到四氧化三铅的工艺,避免了灼烧或热分解这一步,在常压水溶液中直接制备出纳米红丹粉体,并对各种反应条件作了优化和探讨
乡镇公园的规划与建设既应有对传统建园手法的继承与发展,也应有其自己的特色。
<正> 新华网东京电:日本农业技术综合研究中心最近开发出一种新型无人插秧机,既可节省人力,又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据《日经产业新闻》新近报道,这种无人插秧机插秧时通过全
<正> 一、前言生物流化床是新近发展的处理有机污水的高效生物处理工艺。流化床载体提供了生物膜生长的基地,它不仅增加了生物膜的数量,而且使活性得到提高,处理效果远优于普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银杏叶提取物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影响。方法 80例高胆固醇血症病人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组(A组)和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银杏叶提
牛"布病"在临床上称为布杆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该病疫源分布广泛,危害大,容易引起母牛流产、公牛睾丸炎和附睾炎。经过四十多年的研究,我国在该病的诊疗和防治上取得了突
十八届三中全会对财政的科学定位是财税改革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论基础。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又对财税体制改革提出了法制化、民主化、科学化和
当前我国地理基础教育领域正在进行着一场意义深远的课程改革。在这场改革中,推进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成为其中的重要内容。地理教师应该也必须掌握将信息技术与地理教
由于半导体纳米晶表现出特殊的光电性质,此类材料对光电转换、传感、显示、生物成像等领域具有及其重要的影响。尤其是荧光半导体纳米晶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质,将其作为生物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