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垃圾处理、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作为城市扩张过程中遗留下的城市病,如何完全治愈,成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难题。从目前已有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来看,堆山造景是能够同步解决上述两个难题的重要工程手段,多个互利型项目的合并从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多个视角全面地诠释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深刻内涵,做到了规划层面、战略层面的可持续。由于原状岩土与堆山材料间力学性能的差异引起的界面处性能突变,使得人工填筑山体软弱带问题突出,山体稳定性大大限制了山体高度和规模。为解决山体稳定性的相关工程难题,本文以蛋山废弃采石宕口山体填筑和生态修复工程(填筑材料主要来源于镇江市体育馆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工程弃土和建筑垃圾)为例,全面的介绍了人工填筑山体过程中的基础性能试验、施工控制、变形监测、有限元模拟、沉降预测等维持山体稳定的成套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各项土体力学试验,获得填筑山体土体力学性能数据;2)在实地架设各种专业的监测设备,对景观山体位移与沉降变形进行实时监测。最后汇总各个时间段的监测数据,总结山体变形规律;3)借助FLAC3D模拟软件建立山体模型,模拟山体变形过程。通过模拟数据寻找评价山体稳定性较为有效的办法。发现结合SH/S的变化趋势可以较为完善地分析山体稳定性;4)对10组时间与沉降数据进行拟合计算,得出适用于预测沉降的较为精确的拟合曲线,可以此曲线对未来的山体沉降做出预测。本文通过较多的现场试验与施工监测数据,结合计算模拟分析,最后得出系统的研究成果,希望可以为未来堆山工程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示范与指导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