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骨转移发生率高,且一旦肿瘤侵犯骨骼,化学治疗效果欠佳,预后差。动物实验研究发现,给裸鼠胫骨前注射乳腺癌细胞株后维生素D缺乏组骨损害较正常组更明显。本实验通过观察侵袭性不同的两种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细胞和T47D细胞上清及1,25(OH)2D3对人成骨细胞株hFOB1.19增殖及碱性磷酸酶(alklinephosphatase,ALP)产生的影响以及1,25(OH)2D3对乳腺癌细胞和成骨细胞粘附的作用,探讨1,25(OH)2D3抑制乳腺癌骨转移的可能机制。方法分别培养人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T47D与人成骨细胞株hFOB1.19细胞,至对数生长期时,留取不含血清的MDA-MB-231、T47D细胞上清,并使用无血清培养基稀释至实验所需浓度(25%、50%、75%)备用。将1,25(OH)2D3用无血清培养液稀释至实验所需浓度即10-7mol/L、10-8mol/L、10-9mol/L、10-10mol/L 备用。通过 CCK-8 法,观察 MDA-MB-231、T47D 上清及 1,25(OH)2D3对hFOB1.19细胞增殖的影响;使用细胞粘附法观察1,25(OH)2D3对MDA-MB-231或T47D与hFOB1.19细胞粘附功能的影响;采用微量酶标法测定在乳腺癌细胞上清或1,25(OH)2D3作用下hFOB1.19细胞产生ALP的变化。结果1 细胞增殖的结果(1)人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T47D细胞上清均可抑制人成骨细胞株hFOB1.19细胞的增殖,随浓度增加抑制作用明显增强,不同浓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侵袭性不同的两种乳腺癌细胞上清的抑制作用发现,低、中浓度组(25%、50%)上清的抑制作用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浓度组(75%)MDA-MB-231细胞上清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T47D细胞上清的抑制作用,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侵袭性强的乳腺癌细胞上清对成骨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较为明显。(2)1,25(OH)2D3可抑制人成骨细胞hFOB1.19的增殖,随剂量增加,抑制作用明显增强,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细胞粘附的结果(1)侵袭性不同的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T47D与成骨细胞hFOB 1.19的自发粘附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2)高浓度组(10-7、10-8mol/L组)1,25(OH)2D3可明显抑制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T47D 与人成骨细胞 hFOB1.19 的粘附,低浓度组(10-9、10-10mol/L组)无明显抑制作用。比较相同浓度组1,25(OH)2D3对两种侵袭性不同的乳腺癌细胞和hFOB1.19粘附的抑制作用发现,无论10-7mol/L组还是10-8mol/L组,1,25(OH)2D3对MDA-MB-231细胞和hFOB1.19细胞粘附的抑制作用均高于对T47D和hFOB1.19细胞粘附的抑制作用,提示1,25(OH)2D3对侵袭性强的乳腺癌细胞抑制作用更强。3ALP的变化(1)各浓度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 1上清均可抑制ALP的生成,随上清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增加,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浓度人乳腺癌细胞T47D上清均可抑制ALP的产生,但中高浓度(50%、7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相同浓度组MDA-MB-231上清和T47D上清的抑制作用发现,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2)高浓度组(10-7、10-8mol/L 组)1,25(OH)2D3 可明显促进 hFOB 1.19 细胞ALP的分泌,而低浓度组(10-9、10-10mol/L组)无明显促进作用。结论1.乳腺癌细胞上清可以抑制成骨细胞hFOB1.19细胞的增殖和ALP的分泌。提示乳腺癌细胞可通过作用于成骨细胞造成骨破坏。2.1,25(OH)2D3可抑制成骨细胞hFOB1.19细胞的增殖,促进ALP的分泌,抑制乳腺癌细胞和成骨细胞的粘附。提示1,25(OH)2D3可能通过作用于成骨细胞改善乳腺癌骨转移的骨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