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枢纽周边地区空间布局规划支持系统原型研究——以南京南站新城地区为例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4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铁路枢纽对提升城市在区域中的地位、带动地区发展都会起到重要作用,但同时也会对城市——特别是铁路枢纽周边地区的空间布局带来一定的影响。与此同时,传统的城市空间规划方法在面对这类城市片区功能调整与优化却显得力不从心。京沪高铁线上的南京南站枢纽建设与规划正面临着这一难题。在这一现实背景下,本文从“以人为本”的规划本源出发,以南京南站新城地区为实证对象,引入哲学理论中的主客体概念,开展对辅助规划决策的空间布局支持系统进行探索性的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探析了城市规划主客体的影响机制。首先,在界定了城市规划的主客体分别人和城市空间的概念基础上,提出了“城市空间布局本质上是主体为争夺能够满足自身需求的空间资源,在客体属性特征约束下,择优选取能适宜各项功能布局的空间”的观点;进而,系统地分析了城市主体的构成和空间需求、城市客体的属性及一般准则;最后,对铁路枢纽对城市空间布局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与归纳,指出:铁路枢纽不仅对城市空间特征进行改变,还带来城市功能的变化,并增加了“客流”主体,从而引起城市空间资源的重分配。  2、构建了铁路枢纽周边地区的规划支持系统原型,以期对空间布局规划决策起到辅助作用。整个系统分为三大子系统,分别为:主体分析子系统,分析城市主体的构成及各主体需求,将需求转化为空间语言;客体分析子系统,分析城市客体构成及各客体特性的准则,将准则转化为空间语言;功能匹配子系统,依照情景规划思路,将主体需求与客体准则进行空间对应,模拟不同主体代言下的空间结果。  3、以南京南站新城地区为例,对规划支持系统原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合情景规划思路,选取市民、客流、公众三类铁路枢纽周边地区的典型代表主体,分别模拟各主体主导下的空间布局结果。结果显示,三类主体主导下的空间布局不仅主导功能、功能整合度等不同,空间格局也各具特点,适用于完全不同的地区发展思路。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在于:1)提出了主客体互动响应的规划思路,在空间布局机制上,以主体需求为出发点,设置了多种规划情景,将主体需求在客体特征约束下完成空间落实,为规划决策提供了不同思路;2)针对不同主体,根据其需求的迫切程度,对不同功能进行了优先度的排序,并确定了各类功能不同的规模,依照优先度顺序依次落实,展示了不同功能争夺城市空间的过程,设计了针对不同主体需求的功能用地适宜性评价,更加契合规划需求。  由于数据资料和研究时间的限制,本文仅构建铁路枢纽周边地区规划支持系统的原型。未来可以通过GIS软件的二次开发,构建出通用的一体化系统平台进行推广,实现空间布局半自动化,对不同情景与地区规划和发展吻合程度进行一定的比较,并根据结果将规划支持系统做出调试和反馈。
其他文献
伴随当代公共建筑创作的多元发展,梯在创作中有愈加重要的地位和更为广泛的应用,成为提升公共建筑功能、形态与空间品质的重要要素之一。  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和大量案例
传统的居住区商业更多的是分散成拘小规模的布置,往往采用底商的形式布置,而居住区购物中心更加独立化,具有更加复杂的功能和更大的面积。它的建设很可能带来居住区土地资源的短
作为商业活动的空间载体,传统的商业建筑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城市商业综合体以其高度的功能整合和独特的空间设计成为城市商业建筑中的一枝奇葩。在城市商业综合体建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土地开发强度成为了土地出让中的核心问题,是城市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场地设计中的重要指标。如何科学有效地通过制定控制指标来确定土地的使用强
技术作为建筑建成的手段及途径,同时也可以作为建筑设计的一个出发点,本文从场地条件出发,提出了拟采用的相关技术来协调场地与环境,最终着眼于建筑与技术的完美整合设计,进而达到
本论:以具体的南京近现代公园实例分析为基础,通过分析社会文化发展在南京近现代公园中的影响和表现,研究南京近现代公园演化发展和与之相应的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从中总结基本
中东铁路始建于十九世纪末,它是沙俄在中国东北部修筑的一条跨国铁路。其干线从满洲里到绥芬河,总长1481.2公里。沿线两侧被俄方占用的土地形成了特定区域,被称为“铁路专用地”
当代城市社区体育馆作为基层群众体育事业的空间载体,是一种相对新兴的产物。伴随着国家的相关政策的颁布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推进,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我国兴起了大批各类体
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带来了产业的多样化,许多新型的产业机构就此诞生;随着艺术创意产业、手工制造产业与收藏产业的兴盛,普通的办公空间已无法满足这些机构和人群的需求;许多企
本文主要研究现代木构大跨建筑的建造技术。在新时期可持续发展观下,人文化,生态化的现代木构已成为了现代建筑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现代木构大跨作为现代木构的一个重要分支,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