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山区城镇地质灾害频发,严重制约了山区城镇的发展,对山区城镇地质灾害进行风险控制已成为山区城镇防灾减灾面临的一大难题。对此,国内外进行了大量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工作。但是,目前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精度及实用性达不到预期,仍然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的地方。本文深入分析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定义、时空尺度、评价模型等关键问题,利用高精度遥感影像,采用GIS技术对彝良县城周边地质灾害、洛泽河集镇周围地质灾害和花生地单体滑坡三级空间尺度,结合白天、晚上两个时间尺度,完成了三个区域不同时空尺度的地质灾害精细化风险评价图系,总结了山区城镇地质灾害精细化风险评价技术流程,提高了风险评价的精度和实用性。具体内容及结论如下:(1)基于ArcGIS,分白天、晚上两个时段完成了1:10000彝良县城、1:2000洛泽河集镇、1:2000花生地滑坡三个空间尺度地质灾害危险性、易损性、风险评价图系。(2)总结了山区城镇地质灾害精细化风险评价技术与方法。基于GIS技术,利用高精度遥感影像,通过对风险评价时空尺度的分析,利用信息量法进行危险性评价,利用广义目标函数法进行易损性评价,探索性的提出了考虑时空尺度的山区城镇地质灾害精细化风险评价技术流程。(3)实现了不同空间尺度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对比研究。利用本文总结的山区城镇地质灾害精细化风险评价方法,开展了彝良县城、洛泽河集镇及花生地滑坡三个不同空间尺度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对比研究。实现了地质灾害风险在空间尺度上由大到小、评估结果由粗略至精细的风险定位研究。(4)提高了风险评价的精度。通过遥感解译和实地调查、现场访问等方式,详细获取了承灾体、致灾体数据,实现了对风险区内的承灾体数据库定量化建设。(5)提高了风险评价的有效性。在对研究区致灾体和承灾体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山区城镇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周期,构建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分白天、晚上两个时间段进行风险评价,提高了风险评价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