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瓦屋山景区彩叶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线路踏查的方法对彩叶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区系特征、生长习性及观赏特性进行了初步探讨和研究;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法对彩叶植物群落的结构和数量等特征进行了分析;采用实地调查结合3“S”技术对景区内彩叶植物景观分布、色彩、最佳观赏期及最佳观赏点等景观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改造建议。结果如下:1.瓦屋山景区内共有彩叶植物55科93属137种,其中裸子植物仅2科2属2种,被子植物53科91属135种,占有绝对优势;其中乔木66种,灌木46种,草本12种,藤本13种;春色叶植物24种,秋色叶植物74种,春秋色叶植物27种,常色叶植物12种;区系组成上,科的分布区类型有8个,热带分布类型稍占优势;属的分布区类型有12个,以温带分布占优势。2.瓦屋山景区彩叶植物群落结构组成主要包括乔—灌一草三层,其中檫木—构树—醉鱼草群落、水杉—川莓—蕨群落、槭树—绣球—狗脊群落、槭树+灯台树—箭竹—荩草群落和扁刺栲+中华木荷+槭树+灯台树—绣球—里白群落较为稳定;群落内彩叶植物种类较为丰富,均在10种左右,而群落中彩叶灌木种类较单一;彩叶植物群落中彩叶树种优势度顺序为槭树、绣球林>槭树、灯台树林>水杉林>檫木林>珙桐林>落叶松林>扁刺栲、中华木荷、槭树、灯台树林>绣球、槭树、猫儿屎灌丛。推荐槭树—绣球—狗脊群落、槭树+灯台树—箭竹—荩草群落、檫木—构树—醉鱼草群落及水杉—川莓—蕨群落四种观赏价值较高、稳定性较强的彩叶植物群落。3.彩叶植物景观总面积约12平方公里,占整个景区面积的17.32%,在景区海拔1100-2400m之间分布。在分布区域上,主要成片分布于珙桐山庄一带,除山顶平台外,其它区域在游览线路上每个视觉范围内均有典型的彩叶景观,代国槽和深坑河一带的彩叶景观稍显薄弱,而景区入口处彩叶树种栽植少。景区以秋季彩叶景观为主,春季彩叶景观缺乏。秋季景观中,红叶景观面积约8平方公里,黄叶景观约4平方公里,最佳观赏期主要集中在10月中旬到11月中旬,观赏时间近一个月。琪桐山庄、索道及山顶平台下部一带为瓦屋山景区彩叶植物景观的最佳观赏点。4.提出营造春色林、丰富群落内彩叶灌木种类、增加景区入口处彩叶植物景观及加强珙桐林景观的保护等彩叶植物景观改造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