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地黄遗传多样性及品种鉴定的SRAP研究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ote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优化了SRAP-PCR反应条件,用SRAP标记技术构建了23个怀地黄品种的指纹图谱,研究了23个怀地黄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及品种鉴定,为地黄品种的鉴定、种质资源保护、杂交育种的亲本选配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 1、建立了地黄的SRAP反应体系和扩增程序。PCR反应体系:反应总体积为25μL包括:1×buffer扩增缓冲液,2.0 mmol/LMg2+,0.36μmol/L引物,0.30 mmol/LdNTPs,20 ng模板DNA和2.5 UTaqDNA聚合酶;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3 min后,前5个循环为94℃变性1 min,35℃退火1 min,72℃延伸1 min,后35个循环将退火温度提高到50℃,其它条件不变,最后72℃延伸7 min。 2、用SRAP分子标记研究了怀地黄品种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从288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13对能够扩增出清晰而稳定条带的引物,用于扩增23个怀地黄品种基因组DNA,共扩增出338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310条,平均多态性比率为91.71%,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3229,杂合度为0.2008,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3217,遗传相似系数在0.335-0.703之间,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518。根据23个品种的Jaccard相似系数,进行聚类分析,绘制树状图,将23个品种划分为4个类群。三个北京系列和野生1号、9104、9302、串地龙、金状元、85-5、武陟1号、农家、小黑英聚为A类,野生2号独自聚为B类,武陟系列中除武陟1号外其余8个武陟品种和生津1号聚为C类,金皇后单独聚为D类。主成分分析结果支持这一聚类结果。聚类图可将本研究23个地黄品种分为两个类群,外部形态特征相近的品种基本聚在一起。 3.利用23个怀地黄品种的SRAP指纹图谱,获得特异的DNA片段标记,进行了品种分子鉴定。7对引物组合共鉴定出14个地黄品种。其中em3/me17引物组合鉴定出金皇后(700bp)、9302(170.bp)、农家(20.bp)、野生2号(160.bp)、武陟5号(520bp、220 bp)、武陟9号(140.bp),em8/me18引物组合鉴定出北京1号(530 bp)、武陟3号(490 bp)、武陟5号(590 bp)、武陟6号(520 bp)、武陟7号(40.bp),em12/me18引物组合鉴定9104(270 bp)、北京2号(60.bp)、野生2号(265 bp、420 bp、590 bp)、武陟5号(490 bp)。丰富了地黄品种鉴定的方法。 综上所述,SRAP标记技术用于怀地黄品种遗传多样性评价、亲缘关系分析和品种鉴定是可行的。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国外几起典型飞行事故案例的剖析,进一步说明飞行事故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差错,并针对人为差错引发的飞行事故进行了专题论述,探求解决措施。进而思考我们应该做
  在分析航空维修差错含义、基本特征及分类模式的基础上,对人为差错的类型与产生原因进行了研究剖析,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人为差错控制和预防措施。
展读历代书画大家的传世作品,其风格面貌无不独具,情感个性无不鲜明。虽然他们也往往转益多师、取法多家,但凡有大成就者,皆人艺一如,其书画作品的独特风格面目,一一自其内心
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一直困扰着人类,它每年造成季节性流感,新亚型的出现还可能引起爆发性全球大流行。自1997年香港首次发现H5N1禽流感病毒直接感染人类以来,已陆续发现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塔城地区独特的地形为西来水汽的输送提供了条件,从而形成了众多中小河流,仅塔城地区农九师,年径流量在3×108m3以下的中小河流就占42%,比重相当大,这些河流维持着本地农业灌溉及工
维修差错是诱发或直接导致飞行事故最重要原因之一.为有效分析和预防维修差错,本文在对当前维修差错研究、管理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维修差错管理理论—"致因模块
  航空装备维修安全监察是确保装备维修安全工作的重要因素,为提高航空装备维修的安全性,需要科学的确定安全监察方式。根据航空装备维修安全监察内容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本文采
黄土由于环境、地质、以及自身原因,导致黄土区别于一般的黏性土,具有一般土所不具备的低强度、湿陷性和结构性等工程特性。黄土的强度问题一直困扰工程界,亟需一种切实有效的办
褐藻作为第三代可持续发展生物燃料的原料之一,其繁殖快、耗能低、不占用耕地和不消耗淡水,不产生粮食矛盾,与以谷物为代表的第一代生物能源原料和以秸秆等为代表的第二代生物能源原料相比,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尽管已有研究表明利用褐藻进行生物转化如发酵生产生物乙醇是切实可行的,但由褐藻生产生物乙醇的全部潜力还难以实现,其主要问题是工业微生物菌株难以有效地降解褐藻胶中L-古罗糖醛酸片段、D-甘露糖醛酸片段及其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