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无机类化学实验废水处理探究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rs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根据衡水学院化学实验教学实际,分析了无机类化学实验废水的特点及排放情况,发现无机类化学实验废水具有数量少、种类多、浓度高、毒性大、污染面广、累积污染强度大等特点,进而提出了实验室废水和实验废水的概念及区别,明确了实验废水的处理目标。   实验废水是在单个实验项目的进行中产生的组成和性质相对稳定的废水;而实验室废水是由多个不同实验产生的、含有诸多对环境有毒害作用的成份分、并被实验室洗涤用水冲淡了的废水混合体,即实验室废水是由实验废水的简单混合并稀释而成的,实验室废水和实验废水之间是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   实验废水与实验室废水在概念上的区别决定了其处理目标的不同。实验室废水可沿用工业废水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的重点和目标是从实验室废水中去除对环境有明显影响作用的重金属组分,回收可供人使用的水。由于实验废水总量相对较少,因此,实验废水不能直接套用工业废水的处理方法,应当按照3R原则要求进行分类回收、原位集中处理,并以得到可供实验教学循环使用的实验试剂为主要处理目标。   本论文按照无机类化学实验废水的处理目标要求,将化学沉淀法和“风光”法有机结合起来,用于处理含银、含镉、含铅和铋的实验废水,得到了可供实验教学循环使用的试剂-AgNO3、CdSO4、PbNO3和Bi(NO3)3,产率分别达到了97.69%、99.32%、80.89%和93.38%,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21,1:37,1:1.7和1:4.5。达到了重金属实验废水“零排放”的环境目标要求。   本论文根据源头控制污染的理念,结合绿色化学实验项目的设计探究,提出了绿色化学实验的开展应该在化学一级学科平台的基础上进行绿色化学实验项目的链条设计,针对实验项目实施之前及其实施后对环境的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估,结合分类回收、原位集中处理等方法,实现无机类化学实验试剂在实验项目之间或实验项目自身的循环利用。   通过分析无机类化学实验废水的特点,首次提出了用“风光”法处理非重会属盐实验废水的思路,确保实验产生的废水不进入生态环境.这样,不仅能回收非重金属盐的试剂、减少非重金属盐试剂的浪费,而且还能避免因非重金属盐浓度过大而导致废水排放区域的土壤盐碱化,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其他文献
完善烧结初期阶段烧结颈长的双球模型,在此模型中分别研究了表面扩散、晶界扩散、表面扩散与晶界扩散相耦合的三种物质迁移机制对烧结颈长的影响;采用Visual C++模拟这三种模型下的颈长变化,在模拟时主要考虑颗粒大小、烧结时间、烧结温度、二面角、烧结机制等因素。结果表明: 1.在分别考虑三种不同物质迁移机制作用下的双球模型中,通过引入二面角而完善的烧结模型可以精确计算烧结初期烧结颈的大小。
吡啶、喹啉是焦化废水中两种典型的含氮杂环芳烃化合物,由于是“三致”物质且具刺激性气味,一旦释放到自然界便会对人体及环境造成较大的危害。相比于其它技术,生物法被认为是最
写作,大多是在特定语情境下的真实表达.情境不同,作文的样式自然也会不同.虽然在考场作文中,因“文体自选”的要求使得大多数学生选择议论文的写作样式,但就写作能力的提高及
期刊
本文对磁控溅射技术制备HA/YSZ/Ti6Al4V生物梯度复合材料进行了研究。文章通过HA涂层的成分梯度和结构梯度设计,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制备得到HA/YSZ/Ti6A14V生物梯度涂层复合材料
周晓虹为江苏省中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中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从事临床、教学工作近40载,临床经验丰富,师从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全国名中医单兆伟教授,尽得其薪传.笔者有幸
吸附是环境领域中的重要技术或过程之一。在某种吸附剂大面积推广应用之前,判断吸附剂的吸附性能是一件既费时又费力的事情,一般常用的柱实验运行期往往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我们
学位
热电材料是一种能够实现热能和电能之间直接转换的功能材料,以之为核心的热电转换装置不污染环境,能够利用工业余热、废热和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等)进行温差发电,具有良好的综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健康生活越来越成为了人们追求的一种生活理念和社会发展的潮流。抗菌材料在绿色生活中演绎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由于不锈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制备
随着社会的进步,水质标准日渐严格,饮用水安全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然而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加之环保力度滞后于经济发展,导致水资源快速消耗和水环境污染,越来越多地区出现饮用水
本论文选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等规聚丙烯(iPP)、HDPE/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和聚偏氟乙烯(PVDF)/PMMA三种典型的聚合物共混物为基体,并分别填充气相生长碳纤维(VGCF),研究VGC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