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超声造影动态观察甲状腺结节的血流灌注模式,结合定量分析软件,探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超声造影表现的差别。材料与方法:对2010年9月至2011年3月在我科就诊拟行外科手术并最后获得病理诊断的37例39个甲状腺病灶按照研究设计进行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其中良性病变27个病灶,为腺瘤型结节性甲状腺肿,恶性病变10例12个病灶,为乳头状癌(其中1例无明显结节,但有微钙化,疑甲状腺癌,此例仅进行TIC分析)。常规超声观察病灶的边界,形态,内部回声,钙化及血流情况,比较良恶性病变上述指标中有意义的指标,对甲状腺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差别进行研究。对上述结节进行灰阶超声造影,观察甲状腺结节超声造影的增强表现,增强模式分为环状增强、不均匀增强、均匀增强、点状增强、无增强五种增强模式,分析良恶性病变的增强模式有何规律。分别在良性结节、恶性结节及两者周围正常腺体ROI取样,应用Contrast Dynamic定量分析软件进行时间—强度曲线分析,定量参数包括峰值强度(Peak)、达峰时间(TP)、曲线下面积(AUC)及平均通过时间(MTT)。比较良性结节与恶性结节、良性结节与周围止常腺体、恶性结节与周围正常腺体上述参数的差异,总结甲状腺良恶性病变超声造影后的血流灌注特征。结果:(1)常规超声检查结果显示,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在边界、钙化等指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甲状腺良性结节多表现为边界清(23/7),恶性结节多表现为边界不清(6/11)。11个恶性结节中伴微钙化者9个;27个良性结节中仅2个伴微钙化;(2)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增强模式有统计学差异,27个结节性甲状腺肿结节中环状增强19个,而11个恶性结节中不均匀增强8个;(3)TIC曲线分析中,甲状腺良性结节曲线下面积(AUC)1577.40±1361.44、平均通过时间(MTT)52.38±17.34s,大于恶性结节(分别为1175.01±361.19和46.20±8.94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良性结节峰值强度(Peak)、AUC(曲线下面积)大于周围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常规超声显示甲状腺结节边界、微小钙化对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意义。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在超声造影模式上存在差异,环状增强多提示良性结节,不均匀增强对提示恶性结节。利用时间-强度曲线软件分析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能为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提供有效的信息,有一定的诊断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