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性研究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本研究采用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2013年04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脓毒症患者127例(男68例、女59例)。收集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感染部位等;收集患者入ICU即刻及经脓毒症规范治疗24h时的体温、脉搏、血压、呼吸频率、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动脉血乳酸水平、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氧合指数(PO2/FiO2)、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28天病死率、ICU停留时间等,计算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并计算入ICU即刻及治疗24h时的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值及24h时的血乳酸清除率。纳入标准:符合国际脓毒症会议2012年制定的脓毒症诊断标准的患者。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不完整或者中途放弃治疗,及入院后24h内死亡;非感染性急性疾病(心源性休克、心肌梗死及肺栓塞等);严重慢性疾病患者(慢性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及肝肾疾病终末期)伴器官功能不全等。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38例)和存活组(89例),采用SPSS17.0软件比较两组患者的上述临床资料,并对可能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各指标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1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感染部位等方面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的ICU停留时间,入ICU即刻MAP、血PCT、血乳酸水平、Scr、SOFA评分值和治疗24h时的MAP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延长,APACHEⅡ评分和治疗24h的Scr、血PCT、血乳酸水平、SOFA评分升高,而入ICU即刻PO2/FiO2,治疗24h的PO2/FiO2和乳酸清除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 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治疗24h的乳酸清除率的OR值为2.05,95%CI为1.473.53;治疗24h的血乳酸水平的OR值为0.29,95%CI为0.090.63;治疗24h的血PCT的OR值为0.49,95%CI为0.310.88;APACHE Ⅱ评分OR值为0.41,95%CI为0.170.71;治疗24h的SOFA评分的OR值为0.46,95%CI为0.230.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各指标曲线下面积(AUC)及95%置信区间(CI)如下:24h时的乳酸清除率AUC 0.820(95%CI为0.7470.894);24h时的血乳酸水平AUC 0.799(95%CI为0.7420.891);APACHE Ⅱ评分AUC 0.691(95%CI为0.5970.785);24h时的SOFA评分AUC 0.642(95%CI为0.5460.737);24h时的血PCT AUC 0.625(95%CI为0.5260.7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治疗24 h的动脉血乳酸清除率降低,入ICU即刻及治疗24h时的PO2/FiO2降低,APACHE Ⅱ评分及治疗24 h时的Scr、血乳酸水平、血PCT、SOFA评分升高均提示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差。2 APACHE Ⅱ评分,治疗24h时动脉血乳酸清除率,治疗24h的血乳酸水平、SOFA评分、血PCT均为脓毒症患者存活的独立危险因素,表明APACHE Ⅱ评分和治疗24h时的血乳酸水平及乳酸清除率、SOFA评分、血PCT对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3就以上因素比较而言,脓毒症患者存活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治疗24h的乳酸清除率危险性最高。并且治疗24h的动脉血乳酸清除率评估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是评估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良好方法,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