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村务监督委员会为例,基于政治生态理论的视角,以完备的民主监督制度体系对政治生态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和当前乡村政治生态状况对民主监督制度体系的运行具有现实的制约影响为理论假设,将村级民主监督的深化放在政治系统的分析框架之中,以制度体系与政治生态为分析变量,将制度体系的“全覆盖”与制度功能的“形式化”并存作为问题意识,首先从国家的视角分析村级民主监督体系“创新-提升-输入”的建构过程,分析完备的制度体系对政治生态的优化作用;继而按照乡村的视角从“主体过程-客体”三个维度分析乡土社会与现代转型期下乡村政治生态中村级民主监督“形式化”的原因;最后基于乡村政治生态的视角提出深化村级民主监督的路径选择。 本文认为构建村级民主监督制度体系要在坚持独立监督、职责明确、权力制衡和组织保障的前提下,还要注重乡村政治生态对其产生的影响。乡土社会与现代转型期中的农民采取的“搭便车”和“不参与”行为消解了村级民主监督体系的主体;熟人社会和流动社会形态使村务监督委员会面临“人情抵制”和“无人监督”的处境而消解了村级民主监督的过程;村庄场域内权力结构的“非均衡性”和“不完整性”造成村庄权力过于集中而使监督主体与客体处于失衡状态。基于此,本文提出国家主导下的乡村社会内部自主的民主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