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雕塑作品中的“质”说起——谈质觉对创作的启发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wen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创作的根何在?寻根问源,探求才有发现。在对雕塑的材质有不断的理解之后,“质感”之重,逐渐浮现出水面。对质感的觉悟,即质觉。任何艺术都是通过一定的物质形式而实现,艺术的历史也可理解为不同的物质以及物质的存在的形式,衍化为不同的艺术的历史;就其存在的承载方式而言是具体的,就其延伸的精神蕴藉,则可能是抽象的。艺术存在于自然中,也存在于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形式既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艺术的“质”的要素也是一种生命体(当主观赋予它精神时),生命是艺术家所赋予的,我们要去探索发现质点,因为它存在于这些生命体之中。艺术的重要性在于表现时代的精神,并且通过视觉艺术的方式体现当代性。应该说当前是发现艺术创作灵感与能量的难得时机。在当代视觉空间,随着“质觉”概念的浸透,摆脱固有的视觉形式,从艺术本质中创造视觉的新空间,并将视觉的能量转化为精神的能量,是有着无限的可能性的。
其他文献
期刊
本文对现代怀旧语境下的“阮玲玉现象”进行了探讨。文章将历史上的阮玲玉与现代媒体再现中的阮玲玉文本进行对照,从两个时代的“阮玲玉现象”入手,分析了不同时代媒体对阮玲玉
“长假电视”是我国独特的电视现象,它存在的基础是我国特有的春节、五一及国庆长假。在这三个长假期间,大量的观众选择看电视作为休闲度假的方式,全天各个时段观众人数都比平时
北曲双调在元、明、清三代“曲”体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散曲和杂剧中,它都是经常被使用的宫调,而且用法比较稳定,特点与其它宫调相比也较为突出。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检读,疏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