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育作为人口发展与社会稳定的重要一环,关系着国家人才战略的宏伟蓝图与人口的可持续发展。我国作为农业人口大国,农村生育问题一直是关注的焦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的重心所在。30年来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发挥了显著成效,我国已顺利进入低生育率时代,在这种人口发展走势中,计划生育在农村是否仍发挥其作用是本文关注的重要议题。
论文以东北农村NH县为典型案例,将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的关系作为切入点,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东北农村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的差异性,重点描述了数量、性别、质量三个维度意愿与行为的疏离。在此基础上,运用个案访谈的定性研究方法,分析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差异性的制度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及个人因素,其中社会保险制度与计划生育政策是产生差异性的外在性和强制性因素,传统文化与群体压力是产生差异性的内在性因素,家庭生育观、经济状况、家庭权力分配是产生差异性的主导性因素。要实现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的契合,需要农村生育意愿本质的转变,即将外在强制式的生育理念内化为自身的生育价值观。据此可知,计划生育政策在东北农村仍发挥着人口宏观调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