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的方法开展对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中医辨证规律的研究,探讨咳嗽变异型哮喘中医证型规律,以及中医证型与诱导痰细胞学分析的相关性。可望为规范临床中医辨证及治疗,建立宏观与微观指标相结合的中医药疗效评价指标体系提供依据。方法:对73例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进行证候学信息采集,同时行诱导痰细胞学检测,整理后行聚类分析,初步探讨其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通过比较各证型间诱导痰细胞学分析的差异,探讨中医证型与诱导痰细胞学检查的相关性。成果:聚类分析示:73例患者可分为风寒袭肺证、痰热壅肺证、肝火犯肺证、肺阴亏虚证、肺气亏虚证5个证型。风寒袭肺证占总病例数为23.51%,主要临床表现为痰白、泡沫痰、恶寒、发热、鼻塞、舌淡红、苔薄白、脉浮、脉数。痰热壅肺证占总病例数为24.66%,主要临床表现痰多、咽干咽痛、身热汗出、小便黄、大便干、舌红、苔黄、苔腻、脉滑。肝火犯肺证占总病例数为21.92%,主要临床表现为剧烈咳嗽、痰黄、胸痛、烦躁易怒、口苦、脉弦。肺阴亏虚证占总病例数为10.96%,主要临床表现为痰少、痰中有血丝、口干不欲饮水、大便干结难解、少苔、脉细。肺气亏虚证占总病例数为10.96%,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无力、气促、疲倦乏力、脉弱。设定风寒袭肺证、痰热壅肺证、肝火犯肺证、肺阴亏虚证、肺气亏虚证分别为第1、2、3、4、5组。诱导痰细胞学分析: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第1组高于第2、3、4、5组(P<0.05),第2、3组显著高于第4组(P<0.05),第2、3、4组与第5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性粒细胞计数(%):第2组高于第1、3、4、5组,第1组大于第5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咳嗽变异型哮喘可分为风寒袭肺证、痰热壅肺证、肝火犯肺证、肺阴亏虚证、肺气亏虚证5个中医证型。其中风寒袭肺型患者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明显高于其他证型患者,痰热蕴肺型患者诱导痰中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其他证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