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I急性期溶栓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回顾性研究——证型分布及临床疗效研究

来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ancentfc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性研究AMI急性期证型分布规律以及溶栓治疗和中西医结合非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病史回顾与问卷调查形式.结果:该次临床统计研究发现:AMI临床以痰浊闭塞证、心气不足证、阳气欲脱证多见,三者共占87.5﹪;气滞血瘀证、阴寒凝滞证、阴血亏虚证少见.AMI证型与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定位之间存在关联,其统计差异性显著(p<0.01).痰浊闭塞证、心气不足证和阳气欲脱证三种证型之间,长期危险性是逐渐增加的.临床上中医证型与AMI病理生理过程并不一致.脂质代谢紊乱是AMI发病的基础因素之一,也是痰浊闭塞证的物质基础之一,但不是其特异性指标,不存在对应的相关性.溶栓疗法在迅速开通梗死相关血管、缩短缺血心肌恢复血流量的时间、尽可能早、尽可能多地挽救受损心肌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短期内在减少心肌梗死后断发的心肌缺血、改善心功能方面,溶栓组并不优于中西医结合组;在缩小梗死范围方面中西医结合组可能更有利;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中西医结合组优于溶栓组.
其他文献
该文观察了冠心平颗粒对正常麻醉开胸犬的血流动力学和心肌耗氧量的影响、对大鼠实验性心肌缺保护作用.研究分为两部分:采用健康杂种犬2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冠心平一倍量组
电针对脑缺血的治疗已被国际公认.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大量实验证明针灸影响脑内一些小分子物质及蛋白的表达.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作为一种脑内广泛分布的蛋白对脑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