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塞坪桥油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中东部。近年来,随着石油勘探开发的进一步深入,在延长组长6油层探明了丰富的石油资源。坪桥油区长6储层主要发育岩性圈闭油藏,砂体发育,但物性很差,均以低孔、低渗为主,并且该地区存在大面积的无规律分布的低电阻率油层。因此,通过测井手段正确评价储层,制定一套适合目的层段储层的测井评价标准和解释方法,为油田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论文应用测井、录井、岩心、试油、薄片分析和扫描电镜等资料,在对坪桥油区长6段基本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研究区储层的岩性、物性、含油性及低电阻率油层的测井响应特征,并对低阻油层的成因及识别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坪桥油区长6段储层岩性主要为灰绿色细粒长石砂岩,成岩作用对储层性能影响较大,岩心分析平均孔隙度为10.8%,平均渗透率0.29~0.83×10-3μm2,为典型的低孔、低渗储层。通过对岩心、测井、物性、生产数据等研究,系统分析了储层“四性关系”特征,明确了实测资料与测井曲线之间的关系,建立了物性解释图版,最终得出长6段各种储层的测井响应特征。通过大量的岩心实验数据及试油投产资料,结合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坪桥油区低电阻率油层的成因及类型可归纳为4类:(1)储层孔隙结构复杂的相对低电阻率油层;(2)泥质含量较高导致相对低电阻率油层;(3)地层水矿化度较高、油水分异程度较差而形成的相对低电阻率油层(4)相对高放射性砂岩含油后的相对低电阻率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