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家宏观卫生环境的发展,医院的经营管理已受到重视。如果能够客观评价、分析中医院(本文涉及的中医院均指政府办中医院)的效率现状及效率变化情况,不仅能为中医院的管理层制定相关经营策略提供循证依据,也能够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中医资源分配政策提供参考。基于此,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的CCR模型、BCC模型、曼奎斯特指数(Malmquist index)对2006年政府办中医院生产效率水平、2002年到2006年政府办中医院全要素生产效率变化率进行了测算并作相应分析。文章从国家水平、省级水平、医院水平分别进行整体分析、个案探讨,以满足不同水平相关管理部门的需求。2006年,全国127家政府办三级中医院总体效率(crste)平均值0.893、纯技术效率(vrste)平均值0.935、规模效率(scale)平均值0.957。DEA有效(效率值为1)的三级中医院34家,占三级中医院总数的27%。这些DEA有效的中医院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达省(区、市),按DEA有效机构数递减依次为浙江省(7)、广东省(5)、江苏省(4)、山东省(3)、上海市(2)等。925家政府办二级中医院总体效率平均值0.678、纯技术效率平均值0.716、规模效率平均值0.953。DEA有效的二级中医院54家,占二级中医院总数的5.8%,这些DEA有效的二级中医院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其次是东部地区;按DEA有效机构数递减,依次是四川省(7)、内蒙古自治区(5)、福建省(4)、江苏省(4)、青海省(3)、陕西省(3)、广东省(3)、天津市(3)、浙江省(3)等。2002年到2006年,全国86家政府办三级中医院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率年平均1.0%;其中,技术进步变化率年平均1.3%。521家政府办二级中医院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率年平均2.0%;其中,技术进步变化率年平均4.0%。总的说,政府办三中医院总体效率较高,机构间的总体效率差距较小;政府办二级中医院总体效率较低,机构间的总体效率差距较大。生产率变化方面:2002年到2006年,政府办三级中医院、政府办二级中医院的生产率都有提高,政府办二级中医院生产率提高得更快。以北京市为例进行个案探讨显示:从北京市整体上而言,北京市政府办中医院在生产效率上发展良好。其中,北京市三级中医院的总体效率及其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情况都优于全国三级中医院的平均水平;北京市二级中医院的总体效率及其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情况都优于全国二级中医院的平均水平。存在的问题:一是,部分三级中医院资源利用效率低,主要是流动资产利用不足;二是,二级中医院普遍存在资源利用率低的现象,主要是固定资产利用不足;三是,二级中医院生产效率的发展趋势差异明显。以H1为例进行个案探讨显示:H1的总体效率在北京市6家三级中医院按总体效率递减排序中居第五位。2002年到2006年期间,该院生产效率的总体情况发展良好;其全要素生产率年平均增长4.0%,居6家三级中医院的第四位;其中,技术进步年平均变化1.8%,居第六位;纯技术效率年平均增长1.72%,居第一位;规模效率年平均增长0.5%,居第二位。存在的问题是资源利用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流动资产的利用有待提高。基于以上的测算、分析,本文接着从国家水平、省级水平、医院水平三个层次上探讨政府办中医院可能存在的效率问题,并针对各级相关管理部门提出相应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