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元前350—200年,罗马在征服南部意大利的过程中,和大希腊城邦产生了密切的联系。从两者波澜不惊地接触,到公元前200年前后罗马对大希腊城邦暴风骤雨般地重新征服,期间经历了第二次萨姆尼泰战争、皮洛士战争和第二次布匿战争,这三次战争对罗马和大希腊的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也将从这三次战争入手,来探讨罗马和大希腊关系的变化,并分析影响两者关系的因素。公元前350年之前,两者之间的交往很少:一方面,罗马此时自身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无暇顾及南部意大利的事务,他在当时还有更重要的问题要处理。另一方面,对大希腊而言,罗马与其之间的利益联系并不紧密,同时,大希腊城邦本身也面临着内外纷争,无力去主动与罗马建立利益的切合点。第二次萨姆尼泰战争期间,罗马通过拿波里正式介入大希腊事务。此时,因为罗马打击的对象是萨姆尼泰人,因此对拿波里、塔林顿这些重要的大希腊城邦采取一种较为宽松的政策。而大希腊城邦此时的利益也还没受到实质性的损害,又加上本身力量衰弱,因而没有与罗马产生过多的摩擦。但是,面对罗马不断干涉大希腊内部的事务,作为大希腊霸主的塔林顿终于忍无可忍,于是请皮洛士来对抗罗马。在这次战争中,大希腊各个城邦都想利用其中一方的力量来实现自己的利益,因此对罗马的态度摇摆不定,而这也决定了大希腊城邦不可能形成一个对罗马的长远政策。第二次布匿战争后期,罗马和迦太基都将策略重点放在了争取大希腊城邦的支持上。本章节笔者通过叙述大希腊城邦忠诚和叛离罗马的史实,来分析影响罗马和大希腊关系的各种因素。最后罗马重新征服大希腊地区,为两者在这一时期的关系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通过前面的分析,最后笔者从大希腊城邦的内外纷争、罗马利益的不断延伸和地区局势这三个方面来总结影响罗马和大希腊关系变化的原因:大希腊城邦的内外纷争是客观条件,罗马利益的不断延伸是主观动机,而地区局势则成了促成这种关系变化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