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脑白质病变(White Matter Lesions,WML),又称脑白质疏松,最早由加拿大神经病学专家Hachinski等提出,这通常指的是在影像学上,大脑深部和侧脑室的白质出现点状或不规则的异常信号。现在,脑白质病变的具体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许多学者认为它是由血管源性水肿,微血管和(或)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引起的慢性脑缺血所致。神经元之间、皮质与皮质下中枢间的信号传导会因为脑白质损伤而被破坏,从而引起认知功能障碍和步态的异常,最终导致持续性或进行性认知和神经功能损害。Pantoni总结认为,一些研究表明WML与认知障碍有关,WML在认知障碍中起作用。颈动脉狭窄是颅内或全身的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标志,它还可能是认知功能损伤的直接原因。也有迹象表明,在西方世界的一些地区,认知功能减退的流行可能会减少,令人担忧的是,亚洲认知功能障碍的患病率可能会增加。本研究分析了脑白质病变合并颈动脉狭窄的患者认知功能下降的相关危险因素,希望为脑白质病变伴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纳入2016年12月至2017年10月在广饶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87例脑白质病变患者,根据是否存在颈动脉狭窄将他们分为两组,分别是颈动脉狭窄组和非颈动脉狭窄组,从而确定了我们医院脑白质病变患者颈动脉狭窄的患病率。随后以是否存在认知障碍作为因变量,各种血管病危险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我院脑白质病变患者颈动脉狭窄的发病率为47.59%。脑白质病变与颈动脉狭窄之间存在相关性。颈动脉狭窄患者Mo CA评分(21.02±2.33)明显低于无颈动脉狭窄患者(23.43±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度和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的Mo CA评分明显低于轻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年龄(OR=1.332,95%CI 1.194-1.485,P<0.001)、吸烟史(OR=1.396,95%CI 0.328-5.944,P<0.01)、饮酒史(OR=0.251,95%CI 0.05-1.252,P<0.05)和C反应蛋白(OR=1.414,95%CI 0.883-2.264,P<0.05)是脑白质病变伴颈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白质病变程度与颈动脉狭窄程度之间存在相关性。颈动脉狭窄程度越严重的患者,认知功能减退越明显。年龄,吸烟史,饮酒史和C反应蛋白是脑白质病变伴颈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独立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