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沪港通、深港通的实施并取消限额管理,资本市场开放发展成为了金融市场成熟发展的重要方式和特征。市场开放推动资金在不同市场间流动,投资者可以了解到不同市场上的股票信息,进行更加合理的资产配置,进一步促进市场信息流动和有效定价。沪港通的实施使两地之间的资金流动变得更加便捷,对两地股票市场展开研究将对投资者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资金在不同市场间流动代表着信息的有效传递。然而市场的信息披露机制往往是不完善的,投资者在决策时是否受此影响存在本地偏好的投资行为值得研究。本文以沪港通为研究背景,考察代表信息传递的资金流对股票市场有效性的研究,并运用本偏好理论作出解释。本文以沪港通同时上市的股票超额收益率作为因变量,北上资金流和南下资金流作为自变量,上证综指增长率、恒生指数增长率、各股财务指标及市场交易指标作为控制变量,样本区间为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的月度数据。通过数据描述性统计分析、平稳性检验、多重共线性检验、OLS回归、分位数回归法以及格兰杰因果检验等分析工具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研究发现,由于沪港通市场无论从可交易股票数量还是总成交金额角度,相较于沪股和港股两大市场都只是整个市场交易的很小一部分,因此沪港通间的资金流对市场整体并无显著影响。但在微观局部研究时我们发现,沪港通间资金的净流出对两地双重上市的股票超额收益率有显著影响。本地偏好理论强调:投资者更倾向于投资自己了解的、在本地上市的股票。沪港通间的资金流动对两地双重上市股票的超额收益率有显著性影响体现了投资的本地化偏好,其背后原因在于:我国股票市场信息披露机制的不完善,导致投资者拥有本地股票信息的比较优势,却很难获取本地以外股票市场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