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到心灵的追问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txze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震云在90 年代初大踏步地从新写实转向了对历史的编撰,表达了对历史全新的体悟。人们在对文本的阅读中感受到一种新鲜的体验,日常生活中已成为定式的历史在作品中呈现出了一种诡异的独特面貌。从直接的文化语境看,80年代末90 年代初,文学的生存方式面临着再次选择。因此,远离现实、不为意识形态中心完全排斥的历史叙事顺理成章地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一个避风港式的创作空间。在众多作家将精力放到历史的层面上时,刘震云选择了同样的叙事视角,但绝不是对特定政治与文化的回避与逃遁,而是把创作的目光投射到了对历史的阐释之上。建国后主流意识形态用集体取代了个人,建立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历史观。拨乱反正后的80 年代,人们彻底清算了极左路线,但是小说依旧被视为真实的还原,被看成是历史自在的生成过程。随着90 年代市场经济这一新事物的出现,人们终于在剧烈的震荡中开始了对历史的怀疑。面对商品与金钱,文学的表现体系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危机。人们在80 年代曾拥有的无限希望与憧憬刹那间遭到了毁灭与破坏,在历史理性观念支配下的建构历史和阐释现实的活动,受到了质疑,另一个对历史改写的时代,终于不可避免地到来了。刘震云敏锐的神经迅速地捕捉到了这一时代的特质,以“故乡”系列小说展开了对历史的对话与追寻,开启了“故乡”对历史的解密之途。他在九十年代初先后创作了《故乡天下黄花》、《故乡相处流传》两部长篇新历史主义小说。在九十年代中叶,他更是历时八年,写下了洋洋二百万字、四卷本的《故乡面和花朵》。《故乡天下黄花》表现出了强烈的新历史意识,刘震云巧妙地将主流意识形态操控的“正史”作为颠覆与戏谑的主体,用一种民间化的视角表现了宏大叙事下隐藏着的历史生活图景。作品中的历史被作者处理为一种共时性的时空体,在貌似“正史”的结构中,填充了作者对于历史的个人化思考。通过对一个村庄百年争斗的描写,刘震云揭示出了在权力与欲望运做之下的历史主体,表达了他对历史的全新认识。作者在体验了九十年代整个社会的断裂与整合后,通过《故乡相处流传》建构了一整套关于历史、关于社会、尤其是关于中国社会的认识方式和知识体系。他大胆地将人们熟悉的历史编撰成为文本性的模
其他文献
为解决广州长隆旅游度假区目前公共停车场不足的问题,首先考虑从旅游度假区功能布局、停车设施分布、客流及停车特性等方面分析停车供需状况;然后结合广州市旅游发展趋势及长
<正>儿科病区新生儿病房里,静静躺着两名正与病魔抗争的婴儿。王弟弟刚出生7天,因家长听信一些人的胡言乱语,花钱请乡间一位老奶奶用缝衣针挑"马牙";张妹妹出生仅半个月,花钱
<正> 劳动法作为一个部门法来说,它的调整对象应该包括农村劳动关系,对此没有人提出异议。笔者认为,对农村劳动关系的调整,单靠劳动法典的总则和分则中的原则性规定还嫌不够,
<正>提到普利策,人们往往想到新闻写作规则,或是普利策新闻奖。这个1917年根据美国报业巨头约瑟夫·普利策(Joseph Pulitzer)的遗愿设立的奖项,已经发展成为美国新闻界乃至世
法律权利作为权利体系中的核心组成部分, 具有独特的构造方式。首先它由“利益”、“资格”和“自由行为”三个内部要素构成的一个权利实体,其次再由“法律认可”这一外部要素
<正> 我长着一头又粗又硬的黑发,每根最长不过一寸,这是老爸的"杰作",不知底细的人远看定会认为那是一把刷子吧。我长得特像男孩。卖烧烤的称我"小弟弟",新搬来的邻居家的男
学位论文作为一种重要的文献资源,其资源建设与开发利用日益得到图书馆界的重视。鉴于多年来形成的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及学位论文资源建设与开发中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并非能
近代中国的历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一直延续到1919年辛亥革命。期间,无数优秀的中国人都在不断寻求救国救民之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向西方学习,将西方的先进科学知识译介
<正>"巫山传"系列人设大起底巫山门扶兰"巫山传"系列武侠小说中的一大江湖门派,坐落于巫山十二峰。门内粗分十二小派,各据巫山十二峰之一。巫山门武学讲究任性放达,如水无涯,
<正>楔子"且稍等,容我将这一节注完。"太子萧统头也不抬地说着,落笔如风,左手轻轻将架在颈项间的剑锋推开了半尺。须臾,他放下笔,将桌上的书籍简单理了理,从容不迫地对来者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