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针刺研究是近年来国内外诸多学者热衷的脑功能性研究方向之一,很多学者采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的血氧水平依赖成像技术进行了相关研究但结果不尽相同。实验技术本身的诸多影响因素是引起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本项研究以健康志愿者为载体,采用相同的设计方案及同一针灸医师,以功能性磁共振成像为技术手段,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的血氧水平依赖性成像技术及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技术,分别观察每组脑激活区的分布及其大小,并通过对比分析两组不同健康志愿者针刺左侧足三里穴脑激活区的局部脑血流量(r CBF),探讨基于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技术在f MRI针刺作用机制研究的可行性。方法(1)选取BOLD组20人,分别对针刺前、针刺中、针刺后状态下行BOLD-f MRI扫描,针刺中状态序列扫描采用改良组块设计方案;实验数据采用AFNI软件分析处理,采用任务态BOLD方法分析数据,单样本t检验,选用全脑模板,采用Monte Carlo模拟校正方法,选择P=0.001,计算出α≤0.05的最小cluster size voxels(176个体素),并从参数图中提取coef值转变为z值。通过阈值校正后,统计并记录激活区的位置、信号类型、位置坐标系z值。(2)选取ASL组20人,在静息状态下进行ASL-f MRI检查;扫描模式与BOLD相同,采用相同的改良组块设计方案及同一位针灸医师,实验数据采用AFNI软件分析处理,采用双样本t检验计算出针刺中数据与针刺前数据的脑激活区差异。选取Monte Carlo模拟校正方法,选择P=0.001,计算出α≤0.05的最小cluster size voxels(176个体素),并从参数图中提取coef值转变为z值,计算激活脑区r CBF变化幅度与变化率。(3)分别对BOLD-f MRI及ASL-f MRI两组数据处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研究对象激活区的异同,并对ASL组激活区r CBF变化幅度及变化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ASL组除了显示BOLD组的体感相关脑区(双侧SII、岛叶、丘脑及中扣带回)以及运动相关脑区(SMA)激活之外,还在SI、额叶、顶下小叶、前扣带回等脑区显示激活,但较BOLD组相对多见的脑白质区域激活显著减少;(2)ASL组信号变化幅度较高,r CBF变化率为(9.21±2.82)%。结论1、针刺左侧足三里穴,ASL-f MRI组与BOLD-f MRI组在针刺激活脑区中作为体感相关处理脑区的两侧丘脑、两侧辅助运动区(SII)、两侧岛叶、两侧中扣带回及运动相关脑区右侧额内侧回(SMA区)存在共同的脑激活脑区,并与大多数学者普遍公认的针刺足三里穴的脑激活区一致,说明了基于动脉自旋标记技术的针刺腧穴脑功能成像研究具有可行性;2、ASL-f MRI组较BOLD-f MRI组除了共同显示的体感相关脑区(双侧SII、岛叶、丘脑及中扣带回)以及运动相关脑区(SMA)激活之外,还在SI、前扣带回、顶下小叶、额叶、红核、桥脑及其周围网状结构等脑区显示更为较广泛的脑激活区,表明运用动脉自旋标记技术进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即使在P取0.001这样较高的P值检验下,同样能够得到较BOLD-f MRI更为广泛的针刺足三里穴相应的脑激活区,具有更高的敏感性。3、ASL-f MRI组较BOLD-f MRI组的可能伪影明显较少,且ASL组信号变化幅度较高,信号变化幅度(r CBF变化幅度)平均值为5.566±1.219,激活区信号变化率(r CBF变化率)平均为(9.212±2.818)%,明显高于基于BOLD-f MRI的小于1%的变化率,更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及可重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