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发展,微创技术进入外科手术领域并得到发展及优化,腹腔镜术以其创伤小、恢复快等长处,越来越普遍地应用于各种妇科疾病手术的治疗。但同时由于手术要求的提高和难度的增加,术后患者出现相关胃肠症状的情况也日益增多,主要是患者在行腹腔镜手术后发生的肠内容物不能顺利通过肠腔引发以腹痛、腹胀、呕吐、排便排气停止等一系列体内病理生理变化为主的临床综合征。本研究拟通过观察比较不同压力CO2气腹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探究低压力CO2气腹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在保证和提高手术安全性的条件下,加速患者术后的康复,并且可以为临床麻醉医师与外科医师在腹腔镜手术围术期的管理中提供新的看法和理念。方法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20例,年龄3060岁,ASA(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ASA)Ⅰ或Ⅱ级,BMI(body mass index)(kg/m2)18.528.0,预计气腹时间在13 h。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每组40例。高压力CO2气腹组(H组)、中压力CO2气腹组(M组)以及低压力CO2气腹组(L组)的气腹压力分别是1214、911和68 mm Hg。所有患者检测术前6 h、术后6 h检测患者空腹血清D-乳酸(D-Lactic acid D-LA)含量,记录麻醉诱导前(T1)、气腹前(T2)、气腹后1 h(T3)、2 h(T4)及停止气腹后1 h(T5)的心率(heart rate 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动脉血酸碱度(potential of hydrogen pH)、动脉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Pa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PaCO2)。记录患者手术过程当中的气道平台压力(plateau airway pressure P plat)以及气道峰值压力(peak airway pressure P peak)。记录各组患者的术中气腹时间,记录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记录三组患者于术后1 d发生颈肩部疼痛病例数,并且分别计算三组患者颈肩部疼痛发生的概率。结果三组患者术后6h的血清D-乳酸含量较术前6h明显升高(P<0.05);与L组比较,M组和H组术后6h的血清D-乳酸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L组比较,M组和H组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排便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延长,住院费用明显增加(P<0.05)。三组患者Pa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L组相比,T 3T 4时,M组和H组p H明显降低(P<0.0 5);与L组相比,T3T5时,M组和H组PaCO2明显增高(P<0.05)。与L组相比,H组患者于术后1 d颈肩痛发生的例数明显升高(P<0.05)。结论低CO2压力气腹可减轻CO2气腹对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损伤,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胃肠道功能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