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提问是物理概念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在确定影响教师课堂提问的因素的基础上,编制了《高中物理教师课堂提问行为量表》,用视频分析法对全国物理教学名师赛中16节物理概念课进行视频观察分析。内容包括:教师课堂提问中问题数量、问题类型、等待时间、应答对象、教师反馈等。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了高中物理教师在概念课中提问的特点和结论。1.教师不再只注重知识的识记,而开始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其中低认知水平中“理解型”问题较多,高认知水平上的问题中“应用型”和“分析型”比例较高,但其中水平最高的两类问题“评价型”问题和“创造型”问题所占比例较低。2.教师针对物理概念课中不同教学环节的问题类型设计具有一定规律。在概念引入阶段“记忆型”问题所占比例较大;在概念形成阶段中更趋向于选择“理解型”问题;在概念巩固应用阶段设计“应用型”问题更为常见。3.在等待时间方面发现,随着提问的认知水平的提高,教师平均等待时间也随之增大。4.教师大部分还是选择“个体”或“全体学生”回答提问,但在“创造型”问题时教师选择“小组代表”来回答问题的概率更高,并得出问题类型与应答对象之间是显著相关的结论。5.教师的反馈信息较为简单,但发现问题类型的认知水平越高,教师反馈就越趋于多样化和复杂化。本文根据以上结论对高中物理教师概念课堂提问行为提出如下建议:抓住重难点,恰当设计问题类型;适度提问,控制等待时间;针对问题类型,合理选择应答对象;优化课堂提问,加强教师反馈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