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下煤火是在地下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煤层由于人为因素或者自燃引起的煤炭燃烧,在产煤国普遍存在。在中国,以新疆地下煤火问题最严重,煤火现象的发生,已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如何科学的评价地下煤火对环境的影响,揭示煤火环境影响机理,是煤火领域需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其中煤火污染物的产出特征是其核心研究内容。本论文以新疆准东矿区火区燃烧煤层作为研究对象,对燃烧煤层煤样进行热重实验、程序升温氧化实验和FACTSage数值模拟,从煤氧反应生成物、煤氧反应动力学参数及煤质、反应温度、煤样粒径等角度,开展了地下煤火典型污染物产出特征实验研究。通过热重实验数据,计算得到研究区实验煤样(准东北山、准东特变电、准东国网能源、准东红沙泉B2、准东五彩湾、准东红沙泉B1)的反应特征温度、燃烧反应活化能及煤氧反应速度常数,分析了粒径、煤质对活化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煤样粒径减小,煤氧反应特征温度、活化能呈一定程度波动;随煤中固定碳含量增加,活化能呈递增趋势;随着煤中灰分、全硫含量逐渐增加,活化能呈递减趋势。通过程序升温氧化实验,分析得到200℃以内实验煤样(准东红沙泉B2、准东红沙泉B1)烟气产物种类及粒径、煤质、反应温度对其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煤样煤氧反应气体产物主要以CO2和CO为主,并伴有少量CnHm气体产物;随煤样粒径减小,CO2、CO、CH4、C2H2、C2H4、C2H6、C3H8产出量呈不规则变化;反应温度逐渐升高,产物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典型气体产出速率、耗氧速率、煤氧反应速度常数呈一致变化趋势。通过FACTSage模拟,分析温度在100℃、200℃、300℃、500℃、700℃、900℃、1100℃时,煤氧反应产物的种类及Hg、As元素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煤氧反应产物主要以CO2和CO为主,并伴有微量Hg、As的化合物。通过本论文研究,分析了研究区燃烧煤层煤样的煤氧反应动力学参数、烟气产物种类和含量以及微量元素Hg、As的形态分布,初次定量研究了火区燃烧煤层典型气体产物的产出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