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犊牛腹泻被称为新生犊牛的杀手,给牧场带来巨大经济损失,严重制约着养牛业的健康发展。由于一些病原还具有潜在人兽共患风险,对公共卫生安全也具有一定威胁。导致犊牛腹泻的主要病原有病毒性腹泻病毒、轮状病毒、冠状病毒、大肠杆菌K99+、副结核分枝杆菌、隐孢子虫等。本研究对河南省犊牛腹泻主要病原流行情况进行调查,同时对毕氏肠微孢子虫和副结核分枝杆菌进行亚型分析,从而为犊牛腹泻防控和地方公共卫生安全提供参考。试验一河南省犊牛腹泻主要病原调查为调查河南省犊牛腹泻主要病原流行情况,了解犊牛腹泻病因,更有效防控犊牛腹泻,促进养牛业健康发展。共采集河南省12个地区1~6月龄有腹泻临床症状和无腹泻临床症状犊牛粪便样品187份,血液样品305份,采用ELISA方法对样品进行检测。共检测到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阳性血样17份,检出率为5.57%;副结核分支杆菌阳性血样13份,检出率为4.26%;187份犊牛粪便样品中,微小隐孢子虫阳性样品47份,检出率为25.13%;轮状病毒阳性样品3份,检出率为1.60%;大肠杆菌K99+阳性样品8份,检出率为4.28%;冠状病毒阳性样品5份,检出率为2.67%。导致犊牛腹泻主要原因是病原感染,微小隐孢子虫的感染率为最高,以单一病原感染为主。依据各地区的病原流行情况,从而为犊牛腹泻防控提供参考。试验二 河南省犊牛毕氏肠微孢子虫分了生物学鉴定为了解河南省犊牛毕氏肠微孢子虫的情况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基于TTS基因,本试验用巢氏PCR方法针对河南省12个地区187份(腹泻和无腹泻症状)犊牛粪便样品进行毕氏肠微孢子虫检测鉴定,得到9份阳性样品,其总感染率为4.81%(9/187),不同地区的检出率出为6.67%~15.38%,平顶山地区检出率最高,为15.38%(2/13);其次是郑州地区检出率,为10.81%(4/13),再次是许昌地区检出率,为7.69%(2/26);开封地区检出率最低,为6.67%(1/15);其余地区地区未检出。序列对比结果显示,发现已报道的基因型6个,就J(n=4)、I(n=1)、BEB4(n=1)、CHC8(n=1)、Peru10(n=1)、Hnnan-Ⅳ(n=1),其中基因型J检出率最高,占阳性样品数的比例为44.44%(4/9)。种系进化Hnnan-Ⅳ(n=1)显示处于1群,人兽共患群,J(n=4)、1(n=1)、BEB4(n=1)、CHC8(n=1)、Peru10(n=1)全部位于2群,有潜在人兽共患风险。试验三 副结核分枝杆菌鉴定及基因型分析为了调查河南犊牛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情况,本研究是采用PCR方法对187份河南省(腹泻和无腹泻症状)犊牛粪便样品进行副结核分枝杆菌检测鉴定,并用在线限制性内切酶模拟预测Hinf1酶切位点对其核苷酸序列处理分析,鉴定副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型。共检测到阳性样品11份,检出率为5.88%。仅在郑州、焦作、济源三地区检测到阳性样品,郑州检出率最低,为5.41%(2/37);焦作检出率其次,为27.2%(6/22);济源检出率最高,为33.33%(2/6);其余地区未检出。鉴定出3种副结核分枝杆菌亚型分别为,副结核分枝杆菌野牛型(n=6)、副结核分枝杆菌绵羊型(n=4)、副结核分枝杆菌牛型(n=1),占副结核分支杆菌检出总数的百分比分别为54.55%、36.36%、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