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盘鮈仔稚鱼发育及温度的影响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jxbj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云南盘鮈(Discogobio yunnanensis)体形为圆筒状,头腹部稍平,尾侧扁。口唇结构复杂,口吸盘大且形成马蹄形褶皱,因喜刮食附着在石面上的周丛生物得名“石头鱼”,是一种对流水环境具有特殊适应性的小型鲤科鱼类,主要分布于金沙江、元江、南盘江及长江等水系。近年来,由于梯级电站的开发导致部分生境遭到破坏,再加上过度捕捞等原因,云南盘鮈野生资源状况令人担忧。挑选生长状况较好的成熟雌雄亲鱼进行催产,受精卵在流水环境中孵化,挑选刚孵化出膜且发育正常的云南盘鮈仔鱼作为实验材料。本文从形态学、组织学的角度了解云南盘鮈早期发育情况并探究温度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得到以下研究结果:(1)在水温(20±0.5)℃的饲养条件下,云南盘鮈初孵仔鱼体质量(0.012±0.001)g,全长(7.16±0.03)mm。卵黄囊呈长梨形,长(4.04±0.02)mm,高(1.35±0.02)mm,消化道为一简单的直形盲管,管腔狭窄,仔鱼喜聚集在水下层。仔鱼出膜后9 d开始摄食,消化道完全连通但尚无盘曲,肝1叶,鱼苗无明显集群现象,开始上下蹿游。出膜后28 d卵黄囊耗尽,肠道盘曲2回,肝2叶,至此,卵黄囊期仔鱼(即早期仔鱼)结束。混合营养期长达19 d,推测较长的混合营养期有利于仔鱼与外界建立营养关系,降低早期发育阶段的死亡率。出膜后45 d鳞片出现,晚期仔鱼共历时17 d;另外,根据云南盘鮈自身特点将稚鱼期稍作调整,以口吸盘发育完整作为稚鱼期结束的标志。出膜后165d,肠道盘曲10回,口吸盘后游离缘缺刻消失,呈光滑的圆弧,此时的口吸盘发育完整,稚鱼期共历时120 d。(2)口吸盘的发育可划分为三个时期,即口吸盘形成前期、口吸盘形成期和口吸盘完善期。其中,在口吸盘形成前期,云南盘鮈口吸盘原基尚未形成,口经历了从亚下位到端位、再到亚下位的过程,口角须、吻须出现;在口吸盘形成期,口吸盘各组分原基出现,形成完整的口吸盘雏形。此时,侧突、肉突、下唇瓣与吸盘主体愈合但仍有缺刻,吸盘后缘呈三叶状;在口吸盘完善期,愈合处缺刻消失,口吸盘发育完整,除马蹄形隆起两侧和中央肉质垫前缘具有无乳突分布区外,口吸盘其他区域均布满大小不一的乳突,味蕾主要分布于吻皮、须、唇突、中央肉质垫、口角处。(3)温度显著影响云南盘鮈仔稚鱼的生长发育及存活。随着温度的升高,发育进程加快;实验结束时,23℃组云南盘鮈口吸盘最早发育完整,20℃组云南盘鮈存活率最高。在整个实验过程中,20、23和26℃组间全长和体重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这几个温度对云南盘鮈的全长、体重生长产生的效应大致相同。综合多种因素考虑,建议在实际生产中,以20~26℃作为云南盘鮈的养殖温度。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0-01  如今,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普及,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悄然兴起。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使学习者及其学习居于课堂教学的中心位置。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宝贵课堂时间,能够更专注于项目学习,围绕本地化或全球化的挑战以及其他现实世
目的:设计实现一种基于心率变异性分析方法的生物反馈系统,提升生物反馈训练的效果,改善人体机能状态。方法:通过使用心率变异性反馈算法,分析心跳节律变化趋势,引导使用者有针
由于船岸通信距离和通信设施等因素的影响,岸基系统难以有效的监督远海海域船舶的航行动态。而星载AIS系统可以实现船舶远距离监控,掌握远海域船舶动态。但卫星运行轨道高,覆盖范围广,使得卫星观测范围内存在多个自组织小区,卫星接收机接收到的AIS信号不可避免的会发生冲突,降低船舶检测概率。因此,本文对AIS冲突信号的分离算法进行研究。首先,根据星载AIS系统特点和技术要求,模拟卫星接收到的AIS信号,生成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法具有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和深刻影响学生学习思维等重要作用。但目前的情景教学中因为教师的教学理念、综合素质有待加强,教学硬件、软件等资源的投入不足以及教学成效的考核模式有待进一步改进等原因而存在一些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上述问题,促使情景教学在小学语文课中更为广泛、深入和有效地开展,是中小学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教学小学语文应用 
天然染料绿色环保,是一种可持续的生物资源,有着悠久的使用历史。麻/棉织物采用天然纤维素棉和麻混纺而成。采用天然染料对麻棉织物进行染色,开发纯天然纺织品符合生态纺织品开发的需求。试验优化了阳离子改性剂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采用浸轧法对麻棉织物的改性工艺,获得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改性剂浓度16 g/L,焙烘温度160℃,焙烘时间150 s。阳离子改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高亚麻织物的表观得色量,提高
以硝酸锌和钨酸钠为原料,采用前驱体–水热法制得了钨酸锌纳米棒。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等分析结果表明:所得产物为直径约20nm,长度约200nm的ZnWO4纳米棒。详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