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道路损伤的车-路相互作用协同建模与仿真方法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youmy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公路交通的飞速发展,我国道路运输呈现出高速、重载发展趋势,重载交通一方面提高了运输效率,另一方面却加大了道路损伤。研究车辆对路面的动载作用、揭示道路的破坏机理、降低车辆对道路的损伤,已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从研究车辆-路面相互作用的机理出发,探讨了车辆随机动载荷、路面随机动载响应和减轻道路损伤的悬架优化和控制策略等问题。  (1)车-路相互作用产生动载荷的研究。车辆动载荷是车-路相互作用研究的桥梁,为深入分析车辆动载荷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基于车辆-路面系统的弱耦合特性和车辆随机振动理论,建立了四自由度车辆-路面系统动力学模型,以东风某款货车为研究对象,编程分析了随机动载荷频域分布特征和参数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针对单因素分析法的不足,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动载荷的主次影响因素进行仿真分析,并以减轻车辆对路面的动载损伤为目的,对车辆系统参数进行初步优化,为后续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和借鉴。  (2)基于道路友好性的车辆被动悬架参数匹配优化研究。从减轻车辆对道路损伤的角度出发,对货车后轴钢板弹簧进行空气悬架重新匹配,建立了空气悬架车辆-路面系统动力学MATLAB/Simulink道路友好性仿真模型,探讨了空气悬架对车辆行驶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基于现代优化设计理论,以道路友好性和行驶平顺性的线性加权和为目标函数,建立空气悬架货车悬架参数多目标优化模型,针对传统频域方法求解非线性振动问题的不足,提出了基于Simulink-Mfile混合编程和遗传算法相结合、在时域内进行优化求解的新方法,对比分析了空气悬架优化前后货车的道路友好性和行驶平顺性,为道路友好性被动悬架优化设计提供新思路。  (3)基于道路友好性的车辆主动悬架控制策略研究。针对被动悬架参数在使用中不可调的缺陷,基于现代控制理论,设计了基于行驶平顺性和道路友好性的货车主动悬架最优控制器,初步采用层次分析方法确定性能指标权重,分析了最优控制对车辆行驶性能的影响;针对层析分析法确定指标加权系数主观性强的不足,提出了指标加权系数优化的正交试验方法,对比分析了正交优化前后主动悬架的车辆性能;在此基础上,从进一步提高主动悬架道路友好性的角度出发,设计了主动悬架轴距预瞄最优控制器,分析了轴距预瞄对主动悬架的改善效果,并探讨了车速对轴距预瞄改进效果的影响;为道路友好性主动悬架的设计和开发提供新借鉴。  (4)路面结构随机动载响应的研究。路面动载响应是车-路相互作用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为分析车辆随机动载对路面结构的损伤破坏机理,基于路面层状体系理论,考虑面层材料的粘弹性,采用ANSYS软件建立了半刚性沥青路面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基于车辆动载荷时域仿真数据、考虑轮胎接地矩形印迹,实现了随机动载荷加载和求解;分别采用路面节点响应时程分析法和节点响应极值分析法,探讨了了车辆随机载荷下路面结构的动态响应规律,并与移动恒载作用下路面响应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以路面不平度为例,分析了车辆振动强度对路面动态响应的影响。节点响应极值分析结果可反映随机动载作用下路面结构的波动变化规律,可为动载作用下路面响应和损伤分析提供新方法。  (5)车-路相互作用下路面破坏参数影响分析。为分析车辆设计和使用参数对道路损伤破坏的影响,将车辆随机动载模拟、路面有限元模型随机动载加载方法和路面节点响应极值分析法结合起来,提出了车-路相互作用研究的系统化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选取路面动态响应和路面疲劳破坏评价指标,以已建立的车辆动力学和路面有限元模型为研究对象,采用参数化方法,分析了车辆悬架、轮胎等设计参数和车速、载重等使用参数对路面破坏的影响,并对比分析了车辆悬架优化和控制前后路面响应和疲劳破坏的效果,从而验证了该系统化分析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为车-路联合设计提供基础性成果。  论文涉及车辆行驶动力学、路面结构力学、有限元方法及现代优化控制理论等内容,所提及的车辆随机动载模拟方法、路面动载响应分析方法和基于道路友好性的悬架参数优化控制策略,在规范和指导车辆运用和设计、减少道路破坏和促进车-路联合设计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所提出的基于随机动载模拟和分析的系统化方法,将车辆-路面系统协同起来进行建模和仿真,为车-路相互作用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其他文献
为缓解汽车对石油的依赖,改善我国大气污染,适应我国能源开发的需要,在保有量逐渐增大、应用面广的电控燃油喷射式汽油机上,进行了中等比例掺烧甲醇燃料的试验研究。分别对不同配
该文研究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沥青加铺层设计的全过程.通过对204国道盐城南段路面交通状况和路面使用现状的调查,分析了重载车辆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影响.另外,根据《公路养
目前国际上机械制造行业中应用最普遍、最有效的加工方式为减材加工,如车、铣、刨、磨、钻等。插铣作为一种铣削和钻削组合的新加工方式,因其在大型异构件的粗加工方面的优势被广泛应用,由于其很高的材料去除率,使得加工过程中刀具磨损严重,甚至出现崩刃现象,导致切削无法继续进行。因此,研究硬质合金刀具的磨损规律对大型异构件的整体插铣加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据水轮机组水斗插铣加工的实际情况,从以下几个方向去研究硬
学位
该文对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计算进行了粗浅的研究,采用了现在比较先进的VB计算机语言进行开发,从而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从程序的使用上我们的程序比较容易操作.对计算机
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Continuously Reinforced Concrete Pavement,简称CRCP)是在纵向配置足够数量的连续钢筋,以控制混凝土路面板纵向收缩产生的开裂、不设胀缝以及缩缝的一种
传统的钢模压制成形技术是粉末冶金中使用最普遍成形方法,其成形工艺的优良与否直接决定这成形制件能否满足使用要求,但实际生产中由于成形工艺设计不合理导致制品内部密度不均
动态交通导行系统是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实用意义。本文对动态交通导行系统涉及的若干重要问题及其理论进行探讨,希望对这一重要研究
学位
基于自适应滤波器理论的主动噪声控制(ANC)系统是在80年代发展起来的,但都单纯着重于自适应信号处理,很少仔细考虑声音的特性。本文在充分考虑了装置的声音特性后,讨论了基于DSP
无缝钢轨是由标准长度的单元轨条焊接在一起而形成的长钢轨,它消除了钢轨接头,使列车运行更加平稳,大量应用在高速铁路。当轨温变化时,无缝钢轨内部将会产生纵向温度力,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