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解决春大白菜生产中存在的未熟抽薹问题,开展了大白菜耐抽薹性及其鉴定方法的研究。 以6个抽薹性不同的大白菜品种为试材,研究了人工春化温度、春化时间及光周期对花芽分化、抽薹、开花的影响及花芽分化过程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POD活性变化。分析了与耐抽薹性有关的形态和生理指标,建立了快速、简便的耐抽薹性鉴定方法,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大白菜经种子春化处理后表现出,3~9℃的处理下,发育时间早,发育速度快,11℃下大白菜种子也可以通过春化,但春化所需时间相对延长。在低温处理的基础上,长日条件对植株的花芽分化和抽薹过程均有促进效应,但较春化温度的影响小。 耐抽薹性不同的大白菜品种在花芽分化和抽薹上存在着很大的遗传差异性,春化17天时,所有的处理温度均不能使耐抽薹性强的材料的植株引起抽薹;在11℃下春化时间达到30d时,耐抽薹性强的材料也不能发生抽薹。耐抽薹性强大白菜品种表现出花芽分化开始晚,而且发育速度极慢的特性。 通过对低温诱导花芽分化温度、诱导持续时间及诱导后花芽生长温度的研究,初步选定在7℃下低温诱导20d,而后转入昼温/夜温为25℃/18℃环境下生长,第38天统计花芽分化级数,计算花芽分化指数,为鉴别大白菜耐抽薹性适宜选择压力。 通过相关分析表明,在标准条件下,花芽分化临界期、显蕾始期、抽薹始期、开花始期、播种后第38天各品种薹高和花芽分化指数与耐抽薹性显著相关。可依据这些性状鉴定和评价大白菜的耐抽薹性。综合分析认为花芽分化指数、薹高只需调查一次,具有简便、快速、可靠等优点。 春化处理20天大白菜幼芽中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可做为耐抽薹性鉴定的一项参考生理指标。耐抽薹性强的品种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低于耐抽薹性弱的品种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 大白菜的花芽形态分化过程可分为花原基未分化期、花原基预分化期、花原基分化始期、萼片分化期、雄蕊和雌蕊分化期、花瓣分化期6个时期。主枝花芽先分化而侧花后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