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粒体融合分裂异常在酒精性心肌病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an5213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酒精对心脏的影响一直是心脏病学界感兴趣的话题,据世界卫生组织等统计,全球约有2.37亿男性和0.46亿女性因饮酒致病。欧洲国家(特别是俄罗斯)人均酒精年消费量为全球最高,酒精性心肌病致死率也是最高,形势较为严峻。酒精性心肌病(alcoholic cardiomyopathy,ACM)被定义为与长期酗酒(大于80克/天,超过5年以上)有关的获得性扩张型心肌病。探寻ACM的致病机制,寻找ACM可能的治疗靶点,是心脏病学研究的重要问题。线粒体作为心肌细胞中重要的细胞器,为心肌细胞提供90%以上的能量供应,维持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研究发现,线粒体是酒精攻击的主要细胞器之一,长期酒精摄入会导致心脏线粒体结构和功能异常,导致线粒体碎片化。提示线粒体异常分裂可能参与了酒精性心肌病发展过程,但其调控机制还不清楚。本课题拟通过在体动物实验和离体细胞实验探讨线粒体融合分裂在酒精性心肌病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目标:1.阐明酒精性心肌病线粒体融合-分裂的变化;2.观察调节线粒体融合-分裂对酒精性心肌病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方法:第一部分:酒精性心肌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线粒体形态及相关蛋白的变化。8周龄雄性C57小鼠正常流质饮食饲喂2周适应后,随机分为两组:正常流质饮食组和酒精流质饮食组,喂养8周后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小鼠心脏功能;摘眼球取血法获得血浆,测定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水平;二氢乙锭(Dihydroethidium,DHE)染色检测小鼠心肌氧化应激变化;WGA(Wheat Germ Agglutinin)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小鼠心肌肥厚和纤维化程度;TUNEL染色检测心肌细胞凋亡;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线粒体形态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线粒体融合蛋白(Mfn1,Mfn2,Opa1)及分裂蛋白(Drp1,Fis1)以及凋亡蛋白(Casepase3,Bcl2,Bax)的表达。第二部分:酒精性心肌病离体原代细胞模型构建和细胞水平线粒体动力学变化。分离大鼠仔鼠原代心肌细胞,采用乙醇或/和乙醛处理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水平,Cellular ROS和Mito-SOX染色分别检测细胞整体和线粒体氧化应激水平;JC-1检测膜电位变化;Mito-Tracker Red观察细胞线粒体的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线粒体融合、分裂及凋亡蛋白的变化。第三部分:上调Mfn2减轻乙醇乙醛混合处理下的细胞损伤。分离大鼠仔鼠原代心肌细胞,采用乙醇乙醛混合处理培养,腺病毒转染过表达Mfn2,流式细胞术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水平,Cellular ROS和Mito-SOX染色检测细胞整体和线粒体氧化应激水平;JC-1检测膜电位变化;Mito-Tracker Red观察细胞线粒体形态学变化。研究结果:1.在整体动物水平,与正常流质饮食小鼠相比,酒精流质饮食饲喂8周后,小鼠左心室射血分数和短轴缩短率明显降低,血浆LDH水平显著提高。心肌氧化应激水平、凋亡水平增加,并出现了心肌肥厚和纤维化。心肌线粒体碎片化增加,线粒体融合蛋白Mfn2表达显著降低,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 3和Bax表达增加,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降低。这些结果表明酒精摄入引起心肌损伤和线粒体分裂。2.在离体细胞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单独乙醇处理组心肌细胞凋亡没有显著变化,线粒体损伤情况不显著;单独乙醛组或乙醇加乙醛混合处理组细胞凋亡显著增加,细胞和线粒体氧化应激水平都显著增高,线粒体分裂增加,膜电位降低,融合蛋白Mfn2的m 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与单独乙醛组相比,乙醇加乙醛混合处理组细胞损伤更为显著,表明离体环境的乙醇加乙醛混合处理更能模拟在体的酒精损伤。3.与空载对照病毒相比,过表达Mfn2的腺病毒能显著降低乙醇加乙醛混合处理下的心肌细胞凋亡,降低细胞和线粒体的氧化应激水平,提高线粒体膜电位,减轻线粒体碎片化程度,促进线粒体融合。研究结论:1.酒精性心肌病线粒体分裂异常增加,线粒体融合蛋白Mfn2表达下调。2.上调Mfn2可抑制乙醇乙醛混合处理下的心肌线粒体分裂,改善线粒体功能,减轻氧化应激水平,减少心肌细胞损伤。
其他文献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绝大多数生命活动的基础,该过程是在叶绿体的类囊体上进行。由于其重要性,人们对叶绿体相关蛋白功能的研究越来越多,特别是对类囊体腔蛋白在电子传递,水的裂解,PSⅡ(Photosystem Ⅱ)的组装与修复等方面。研究表明叶绿体亲免蛋白CYP38(Cyclophilin 38)可以参与PSⅡ的组装与维持其稳定性,但其作用机制还不清楚。通过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到类囊体腔蛋白At5g52970
学位
纳米材料被认为将在应对未来农业面临的挑战方面发挥关键作用。碳纳米材料因其体积小、化学性能独特,可对植物生物量、光合活性或植物的产量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种子萌发-早期幼苗生长是高等植物个体发生最敏感的阶段,因此碳纳米材料在这一阶段的作用与后期植物的产量关系紧密。本研究试验材料为小麦和拟南芥,通过培养植物幼苗,观察纳米生物碳添加对幼苗生长发育影响;利用植物生理学和转录组学等手段,分析纳米生物碳影响幼
学位
在自然界中植物会受到各种病原菌的侵染。为此植物进化出了多种方式来抵御病原菌,包括在被侵染叶片中激活的局部抗性和在未被侵染的叶片中诱导的系统获得抗性(Systemic acquired resistance,SAR)。随着对脂质分子研究的不断深入,它们在植物抵御病原菌的过程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分别采用两种丁香假单胞杆菌(Psm avr Rpm1和Psm ES4326)诱导野生型拟南芥的SAR,
学位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大多会经历肠道息肉-腺瘤-腺癌等阶段;所以在腺瘤阶段、腺癌发生的早期及时发现病变对疾病的治疗以及降低癌症的死亡率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而与癌症相关的生物标志物的发现对于早期疾病的治疗就显得格外重要。已有研究通过筛选早期阶段的结直肠癌、结直肠腺瘤以及正常组织的分子表达差异基因,发现了一些潜在的与疾病发生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基因,其中Nle1基因在结直肠腺瘤以及早期的结直
学位
石杉碱甲(Huperzine A)是从多年生药用植物蛇足石杉(Huperzia serrata(Thunb.)Trev.)中分离的一种生物碱。研究发现它对乙酰胆碱酯酶(ACh E)有抑制作用,对改善老年人记忆力、肌无力患者症状等有积极作用,还有低毒、可逆、高选择性及高效性等优良性质[1]。因为蛇足石杉生长缓慢且Hup A的含量非常低,人工合成的Hup A副作用大,因此寻找Hup A新的来源尤为重要
学位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是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的革兰氏阴性菌,也是一种常见的条件致病菌,能造成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环二鸟苷磷酸(Cyclic-di-GMP,c-di-GMP)是铜绿假单胞菌在急、慢性感染转化过程中的重要信号分子。我们之前的研究已经证明,siaABCD操纵子编码一个信号网络,该网络通过调节SiaD的酶活性,来控制生物被膜和聚集体的形成。SiaC通
学位
研究目的:在当今社会,抑郁症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慢性疾病,通常伴随着身体疲劳、疼痛或睡眠障碍,以及情绪低落和意志消沉,对个人、家庭以及社会都会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由于抑郁症的压力来源和类型多种多样,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有研究发现,m TOR是PI3K/AKT/m TOR等多个信号通路的重要靶点,可以调节翻译起始和蛋白合成,而e IF4E2可以结合m RNA 5’帽端,抑制靶m RNA的翻译。同时我们的
学位
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是指起源于二级胆管及其以上的末梢肝内小胆管的原发性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ICC患者早期无特征性症状,常规的筛查手段诊断困难,多数在影像学下无法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区分,最终确诊时已到晚期,错过了诊疗的最佳时期,患者的生存率大幅下降。因此,
学位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是一类具有高稳定性、强疏水性和难降解性的有机污染物。由于其毒性、致突变性和致癌性,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了严重危害,因此,PAHs污染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微生物修复被认为是去除PAHs的最佳选择,已有研究表明细菌产生的加氧酶可以有效降解PAHs。邻苯二酚1,2-双加氧酶(Catechol 1,2-diox
学位
甘遂(Euphorbia kansui Liou),为大戟科(Euphorbiaceae)大戟属(Euphorbia)多年生草本植物。甘遂植株中的乳汁管是可分泌乳汁状乳胶物的特殊分泌细胞,也是主要次生代谢物合成和储存的场所。自噬(autophagy)是真核生物中相对保守的生物过程,对营养物质和细胞质成分的循环利用以及调节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耐受性起着重要作用。在遭受饥饿或其他胁迫时,植物细胞中会诱导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