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及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我国提出实施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政策,以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增强课程对各地区各学校学生的适应性。由此,校本课程开发成为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各个地区的学校也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历史学科是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是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递民族文化、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各地区许多学校都积极进行了历史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在这一过程中许多学校逐渐摸索出了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并在凸显学校特色、满足学生学习需要、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目前历史校本课程开发仍然存在很多值得探讨的问题,只有对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细致分析,并找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对策,才能促进中学历史校本课程开发更顺利实施,这就使得中学历史校本课程开发具有了研究价值。本文以山东青岛地区为例,对中学历史乡土校本课程开发进行了研究。本文共分为六部分,主要内容有:第一部分:绪论。分析研究国内外校本课程开发的相关文献和理论,阐释校本课程及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选题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依据。结合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人本主义理论以及素质教育理论阐述中学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依据。第三部分: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分别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论述了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意义,其中学生方面主要从学习内容、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及爱国主义思想的提升四个角度进行。教师方面主要从自主意识、知识素养和知识结构、教育教学能力三个角度进行。第四部分:青岛地区丰富的乡土历史校本课程资源。主要从青岛地区的历史遗迹、建筑和民俗文化论述了青岛地区可供开发的丰富的乡土历史校本课程资源。第五部分:青岛地区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包括青岛地区大部分学校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在开发历史校本课程时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现状主要包括校本课程开发学校、开发内容、开发方式以及开设时间及形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从教师、社会和历史校本课程本身等方面进行了论述。第六部分:青岛地区历史校本课程的实施策略。针对青岛地区历史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别从教师、学校以及社会三大方面提出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