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过程中,慈善捐赠作为收入的“第三次分配”,在筹集社会资金、缓解财政压力和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慈善捐赠进行深入的研究。而对作为推动慈善事业发展主体的捐赠者如何进行激励,是我们发展慈善事业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信任作为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现象,对社会运转、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都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鉴于此,本文研究了公众的社会信任对其小额捐赠行为的影响,不仅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也体现了长远意义。基于全国24省∕市2936位居民的调查数据,本文实证考察了公众针对乞讨者的小额捐赠行为及信任(特殊信任与一般信任)对它的影响,并运用SPSS统计软件,首先对样本公众的捐赠情况及信任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同时,运用逻辑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解释了特殊信任和一般信任对公众针对乞讨者小额捐赠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公众有过捐赠行为,在捐赠过程中,大部分人选择直接捐赠小额钱财。而公众特殊信任和一般信任对其是否向乞讨者进行捐赠以及捐赠程度的影响都具有统计显著性,且都呈正向影响,即公众特殊信任感越强,越倾向于向乞讨者捐赠,且捐赠程度越高;公众一般信任度越高,其向乞讨者进行捐赠的可能性越高,捐赠程度也越高。同时,婚姻状况和宗教信仰等人口学因素对公众的小额捐赠行为也有一定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文章最后对于如何提高公众信任以及公众慈善意识,增加公众慈善行为给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