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克洛德·西蒙(Claude Simon,1913-2005)是新小说派的代表作家,他的文学作品凭借着对人生存境遇的关照,对时间作用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小说技法的探索得到评论界的认可。西蒙作为后现代主义的重要作家,他的小说创作也具有先锋性和实验性。他在意识流文学大家中汲取养料,遵循心理时间,以极富空间感和绘画性的结构方式将联想、回忆、梦幻、现实等多个侧面绘成一幅色彩斑斓的文字画,表达自身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感受。《弗兰德公路》是西蒙的成名作,曾被提名龚古尔文学奖,但因“晦涩难懂”而落选。这部小说以战争为主线,描绘了人在巨大灾难前的种种感受。其巴洛克式的回旋结构、细致诱人的描写、斑斓浓重的色彩、破碎模糊的情节等都使整部作品散发引人入胜的魅力。本论文通过文本细读的手法将《弗兰德公路》置于后现代荒诞的大背景下分析其主题意蕴、叙述手法、和结构方式。论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语组成。绪论部分简述了论文的选题背景并对国内外研究状况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正文共分为四章,具体分析《弗兰德公路》的荒诞性特征。第一章首先廓清“荒诞”的内涵,然后又具体比较了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荒诞”的特征。并且对西蒙的创作源流做了系统的梳理。第二章从迷幻的情欲、灰色的绝望、腐烂的死亡和消解的意义四个角度分析其主题的荒诞性。第三章主要探讨其叙事手法的荒诞性。主要从对细节的过分偏执和不可靠的叙述人两个方向入手,分析其叙事的不合常规。第四章又将视角转向其结构方式,具体揭示了其对时间和空间的独特处理方式。结语简要总结了西蒙的创作特点,并对后现代荒诞文学对现世的启示做了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