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36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都发生了深刻变动,社会格局和利益分配结构也在进行着不断调整。社会阶层的分化、社会组织的大量涌现导致社会矛盾的增多,社会建设特别是作为最基层公共部门的社区建设,已日益成为政府社会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课题。由于当前社会服务与管理的部分尚不完善,对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与管理缺乏系统的思考,导致当前社区工作者,特别是城市专职社区工作者队伍存在着人员素质偏低、工资待遇偏低、职业认同度偏低、人员稳定性偏低的“四低”状态,加强和改进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本文从政府管理的角度,通过对北京市D街道社区工作者开展问卷调查,把握社区工作者对自身工作的理解,从职能定位、政策待遇、队伍素质、外部环境等方面分析当前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运用公共管理理论,找出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可行性举措。本文认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首先应从明确社区工作者的职业身份入手,通过严格准入门槛、加大专业技能培训、推进“选聘分离”、“居站分离”和增设社会工作专业岗位等方式,促进社区工作向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在队伍稳定性上,要大力提高社区工作者的薪酬待遇,拓宽晋升渠道,改善办公环境和办公条件,从组织角度加强关心关爱,提升社区工作者的自我认同。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广泛引入社会资源,一方面加大社会组织的培育扶持力度和政府购买服务的投资力度,充实社会建设与管理内容,另一方面通过渐进式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探索网格化、扁平化的社会治理模式,提升社会服务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