锰铬基尖晶石型催化剂的构效关系及其NH3--SCR脱硝反应的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dehe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氮氧化物(NOx)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它会造成酸雨、雾霾等环境污染事件,NOx排放的有效控制对改善我国大气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技术改造基本完成,工业烟气NOx排放控制的主战场已转移至钢铁、水泥、石化、玻璃等非电行业。用NH3为还原剂的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技术是用于燃煤电厂烟气脱硝最广泛、成熟且高效的技术。为更大力度地削减非电行业的NOx排放,采用SCR脱硝技术对相关工业炉窑进行提标改造势在必行。SCR技术的核心在于催化剂的选择,但燃煤电厂所广泛采用的V2O5-W
其他文献
人生如电影,处处有镜头。带学生走进一节节语文课,其实就是带学生欣赏一场场电影。在电影中,导演可以用镜头的切换推拉、音乐烘托、风景画面渲染等各种手法表达故事,让观众完全沉浸在剧情当中。同样,在语文课中,我们也可以借鉴这种手法来激发孩子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导演用电影镜头煽情,我们可以用文字煽情。  这个单元都是关于舐犊情深的文章,《慈母情深》《父爱之舟》中都有大量关于父爱母爱的“特写”镜头,所谓“爱的特
期刊
摘 要:文章基于“互联网+”背景,从唱歌与幼儿歌曲弹唱课的教与学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方面,依托学习平台和资源库培养学生线上线下的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教师教学环境的创新、交互方式的变革、教学评价的精准及教学反馈的时效,让教与学形成信息化技术支持下的高效学习,让学习成为智能时代下教师的新使命和职责。  关键词:“互联网+”;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方式;评价精准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教育
期刊
临近毕业,班上的同学们都在为未来而烦恼,不晓得自己应该出来工作还是继续考学,而唐纹仙却每天都怡然自得,乐呵乐呵的,因为唐纹仙早就通过技能状元被保送到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了。  熟悉唐纹仙的朋友、老师都知道,唐纹仙她值得。  2017年夏天,广州纺织职业学校的老师看到刚踏入校园门口的唐纹仙就觉得这个女孩不简单,因为她比旁边的同学眼神更坚毅,步伐更坚定。  果不其然,“安静且刻苦”就是纺校专业老师对唐纹仙
期刊
我总喜欢去祖父家里淘一点好玩的东西,祖父的老洋房里还依旧充满着民国时期的气息。拉开红柚木桌子的抽屉,我从里面翻出了一块泛黄老旧的手表,手表黑色精致大方,表盘清晰干净,可惜的是随着时间的沉淀,上面的针表已经停留在了原地。  我因为好奇心便拿起来戴在手腕上把玩,在阳光的照耀下手表显得更加耀眼,祖父这时候却过来摸摸我的头说,这是他最喜欢的一块手表。我不懂为何这块手表都已经如此老旧了,祖父還收藏着它。出于
期刊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以下简称“青马工程”)作为青年政治人才培养的战略性工程,坚持为党的事业和队伍输送新鲜政治血液,是共青团组织彰显政治性的重要工作品牌。中学“青马工程”旨在通过对高中生团员开展政治理论学习、社会实践锻炼、日常训练等制度化培养,努力锻造一批有忠诚的政治品格、浓厚的家国情怀、扎实的理论功底、突出的能力素质,人品服众的新时代中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2021年8月1日至7日,
期刊
现阶段商用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碳的嵌锂电位在0~0.26V,与金属锂的沉积电位接近,所以容易析出锂,从而产生锂枝晶,枝晶进一步生长,则有可能刺穿隔膜,造成正负极相接而出现短路。尖晶石型Li_4Ti_5O_(12)的氧化还原电位位于1.55V,在整个放电过程中不会出现金属锂的析出,从而大大提高了电极材料的安全性。Li_4Ti_5O_(12)由于其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以及廉价的经济成本,突出的安全性能
萧娴是谁?  有一年夏天,我参加荔湾区教育局组织的夏令营,我们在潮州寻访韩愈等名人旧迹。  在湘子桥头,我们回望雄壮的广济楼,感觉到它真是太有气势了。  壮丽的广济门城楼原称“广济楼”,也称“韩江楼”,是原潮州古城七门中最巍峨壮观的一座,同时也是潮州名城的主要标志。  广济楼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楼置于高大厚实的台基上,雕栏画栋,四面环窗,飞阁流丹,巍峨壮观。  楼上有很多题字,忽然一个
期刊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Organic-Inorganic Hybrid Materials)代表了具有科学和技术潜力的新型材料,笼型低聚倍半硅氧烷(Polyhedral Oligomeric Silsesquioxanes,简称POSS)属于其中一种具有纳米尺度和笼状结构的杂化分子。不同于传统纳米填料,POSS尺寸非常小,结构高度规整,能与聚合物相容,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子级复合,有效提高聚合物在热
结构相似复杂碳氢混合物的分离是化工分离领域的重要挑战之一,能耗高、物耗大。吸附分离不涉及相变,是一种相对经济高效的分离手段。常规分离机理,如位点选择性作用、动力学效应以及尺寸筛分,在吸附分离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有时无法很好满足极相似化学品高纯分离的迫切需求,且现有吸附材料存在选择性差、容量低等不足,亟需发展新的吸附材料和分离策略。高效吸附材料的设计以及新型分离机理的发展的核心目标在于实现多孔材料
绿色清洁的锂离子电池为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减缓环境恶化带来了曙光。近年来,具有高理论比容量的锂硫电池(1675mAh·g-1)和硅负极锂离子电池(4200 mAh·g-1)更是国内外研究热点。然而,这两种电池在商业化进程中存在一些严重阻碍,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1)电极结构稳定性差,粘结剂溶胀酯类或醚类电解液以及活性颗粒在反复嵌锂-脱锂过程中发生巨大的体积膨胀-收缩,导致活性颗粒脱落,电极表面产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