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强激光场中,原子分子可以发生量子隧穿电离,而电子隧穿是否需要时间是一个基本的量子力学问题,飞秒分辨乃至阿秒分辨的超快物理技术的发展为研究隧穿时间提供了新方案。目前关于隧穿电离时间的研究仍然有很大争议:一种观点认为存在隧穿电离时间,另外一种认为隧穿电离是瞬时的。本论文应用能量分辨阿秒钟方案对电子隧穿时间问题展开了实验研究。本论文基于冷靶反冲离子动量成像谱仪(COLTRIMS),利用40fs的椭圆偏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强激光场中,原子分子可以发生量子隧穿电离,而电子隧穿是否需要时间是一个基本的量子力学问题,飞秒分辨乃至阿秒分辨的超快物理技术的发展为研究隧穿时间提供了新方案。目前关于隧穿电离时间的研究仍然有很大争议:一种观点认为存在隧穿电离时间,另外一种认为隧穿电离是瞬时的。本论文应用能量分辨阿秒钟方案对电子隧穿时间问题展开了实验研究。本论文基于冷靶反冲离子动量成像谱仪(COLTRIMS),利用40fs的椭圆偏振激光脉冲对两组均包含两种不同目标原子的混合惰性气体(Xe/Kr、Ar/Kr)同时进行电离,通过符合测量技术分别获得不同原子的光电子动量分布(PMD),同时每组实验设置多个光强条件,进行了能量分辨的阿秒角条纹测量,观测到了一系列的实验现象。实验中测得的PMD呈现出一系列由一个光子能量分隔的阈上电离(ATI)环,这些环表现出不同的角度偏移。在相同光强下,不同原子ATI的峰值偏转角度截然不同且此差别依赖于ATI阶数,对于第一阶ATI,Xe和Kr的角度差范围为3.8°~4.2°,大于Ar和Kr的角度差0.3°~1.2°。随着ATI阶数增加,两个原子间的角度差先增加后减小,其中Xe和Kr的角度差增大最高至约19.2°,Ar和Kr的角度差最高增至约13.3°。其中Ar和Kr的角度差减小幅度更大,高阶ATI的差别变小。另外,所有原子的ATI峰值偏转角度对能量变化依赖的趋势是一致的,大约在第二阶ATI处,即1.5~3.0 e V附近达到最大值后下降。在每组实验的ATI峰值变化曲线中,我们观察到ATI角分布随着阶数的增高会从单峰逐渐劈裂为双峰结构,此特征在不同原子的不同光强中都存在,我们推测这个现象可能是激光脉冲周期内的电离干涉导致的。能量分辨的测量结果得到三维含时薛定谔方程(TDSE)数值求解计算的证实。我们的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普适性,对激光的载波包络位相、脉宽等条件不敏感,这些工作为准确理解原子和分子在阿秒尺度动力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展开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团簇是由多个原子构建的复杂分子系统,其所呈现的性质并不仅仅依赖于团簇中原子的性质,而是尺寸、结构和组成原子彼此协同作用的结果。正是由于一般团簇的复杂性,导致了从电子结构角度理解乃至调控团簇的困难,从而进一步影响了以光、电、磁等基本性质为代表的团簇应用。随着对团簇基本物理规律认识的加深,超原子概念被提出。对超原子高度对称的结构以及与原子相近的电子结构特性研究,带来了团簇的基础乃至应用研究的广阔发展前
谷崎润一郎(1886年7月24日―1965年7月30日)是日本著名的耽美主义、恶魔主义小说家,其一生以独特的人生观、文学观、审美意识进行文学创作,被日本文坛高度赞赏。谷崎润一郎本人及历代评论家文学家公认的代表作短篇小说《刺青》,发表于第二次《新思潮》第三号(1910.11)。《刺青》一文中,讲述了怀有“在光辉艳丽的美人肌肤上刻进自己灵魂”宿愿的刺青师“清吉”,他遇见符合他幻想形象的“少女”时,向少
原子相干性和量子干涉会产生许多有趣的光学现象,如电磁感应光透明(Electromagnetically induced transparency,简称EIT)和电磁感应光栅(Electromagnetically induced grating,简称EIG)等现象。电磁感应光透明是指利用两束激光场作用于原子介质中,由于干涉相消使介质对探测光的吸收在共振频率处为零而出现透明窗口的现象。在EIT研究的
飞秒脉冲强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产生高次谐波发射是强场物理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高次谐波发射在诸多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作为低成本XUV相干光源,是获得阿秒(10-18s)光脉冲的有效手段之一,可用来探测复杂分子结构及动力学过程等。随着中红外飞秒脉冲激光技术进步,为高次谐波产生提供了新的途径。在高次谐波产生过程中,驱动激光波长提供了一个方便的实验调控“旋钮”。首先,通过其控制Keldysh参数进而改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研究了单、双尖金纳米结构产生的空间非均匀场对奇偶谐波的调制作用,主要内容如下:(1)研究了波长为800nm的线偏振激光场的作用下,引入单、双尖金纳米结构产生的空间非均匀场与氢原子相互作用产生的高次谐波。比较单、双尖金纳米结构的空间非均匀场产生的高次谐波。我们发现引入空间非均匀场之后,高次谐波强度增加,截止能量也会增加。在双尖金纳米结构产生的空间非均匀场(空间非均匀对称场)下,依旧
原子分子等体系与飞秒激光作用过程中,产生了许多非线性现象,如:阈上电离和高次谐波等。高次谐波是获得阿秒脉冲和XUV相干光源的特殊手段,并且对研究分子轨道结构超快成像具有重要意义。转动波包的结构信息和相位以及分子轨道结构等都被编码在谐波光谱中。因此,从高次谐波光谱中提取的信息可以帮助我们解析强场超快物理学过程。高次谐波光谱的极小值结构可以反映出分子的轨道结构和电子的超快动力学过程,由此引起了人们的广
非局域热动平衡(NLTE)是研究激光惯性约束聚变等离子体的重要特点。在间接驱动惯性约束聚变研究中,激光对称的注入由高Z元素材料制成的黑腔,产生等离子体X射线。这些X射线作用于腔壁上产生强辐射场,并且辐射烧蚀置于黑腔中心的靶丸表面,驱动靶丸内爆。激光打在黑腔内壁(通常使用的材料为Au)产生的强辐射场,目前理论上采用的是平衡的Planck场,但是实验上观察到的光子能量分布并不符合Planck分布,在高
近年来,飞秒激光脉冲在空气中传输引起的非线性效应比如成丝现象一直备受关注。飞秒激光脉冲在透明介质中传播时,由于克尔自聚焦效应,激光束的强度会越来越强,当激光束强度达到电离阈值后,激光脉冲会电离空气产生大量的等离子体,而等离子体的存在会对激光束产生散焦效应,使激光束发散,当克尔自聚焦效应和等离子体散焦效应达到动态平衡时能够得到一段很长的等离子体通道,这就是“光丝”。在本文中,我们主要研究飞秒激光脉冲
叙述视角是小说研究中一个重要的课题,是作家面对所要表现的生活的观察点和立足点,视角的选择对于一部小说的成功与否起着决定性作用。《祝福》是鲁迅作品中非常重要的一部短篇小说,写于1924年。主要表现了阔别多年后,“我”回到故乡鲁镇意外遇到了来鲁镇做女工的祥林嫂,通过回忆的方式讲述了祥林嫂的悲剧人生。该小说采用了多种叙述视角相结合的建构方式,本文试分析不同叙事单元里作家所选择并使用的叙述视角,以及该叙述
在660MW超临界W火焰锅炉上开展了工业试验,研究了尿素法SNCR投运对锅炉热效率、NOx排放、SCR入口烟道截面NOx分布及炉内烟气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SNCR系统喷入炉内的水汽化吸热是导致锅炉热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喷入炉内水流量增加1.0 t/h,锅炉热效率降低约0.05个百分点;稀释水流量影响尿素溶液在炉内的雾化和分配效果,在尿素用量相同条件下适当增加稀释水流量,SNCR脱硝效率会显著提高